高中语文课件:6-1《老子》四章 课件37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高中语文课件:6-1《老子》四章 课件37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文学特色:

音韵之美: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讲究修辞:《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1、对偶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对偶句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2、排比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鼓动力。《道德经》中排比句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十二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3、比喻

《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道者的高贵品质。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4、设问和反问

如: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这些设问与反问,增加了语言波澜,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

5、联珠

联珠又叫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联珠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语言精辟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现为宠辱不惊。

;文本学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