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逻辑学

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的含义

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

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

辑学)

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

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什么是逻辑学

(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

三、逻辑学的功能

(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

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

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

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概念的特征

1

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

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

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

(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

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

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

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

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

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例如,对“死亡”概念的认识。

(二)规定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的规定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在法学领域,几乎所有的法律概念,特别是刑法中的罪名概念,其内涵都是通过规定的方

式确立的。

例如,对“贪污罪”内涵的规定。

二、概念的外延及其边缘的模糊性

(一)概念的外延

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

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概念外延,是由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决定的。

由于概念内涵可以随着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或者基于形势的发展或出自人

们实践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其构成性质有所改变,从而也就必然导致概念的外延相应发

生变化。

例如,“夫妻共有财产”——婚前所买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二)思维过程中的归类活动

确定某个或某类具体的对象属于或不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思维活动,就叫归类活动。

归类活动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的。归类之所以会遇到困难,原因就在于概念外

2

延边缘的模糊性。

(三)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所谓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就是指客观对象中存在有难以界定的是否属于某个概念外延

的两可情形的对象。

例如,“老年人”的外延。

P61,作业题:

4、请指出下列概念的外延以及该概念外延的边缘对象。

A、青年人

B、书

C、小学生

第三节准确运用概念的逻辑基础

一、概念分类的知识及其运用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简单概念和复合概念

(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五)正概念和负概念

二、概念间关系的知识及其应用

(一)全同关系

(二)真包含于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

(四)交叉关系

(五)全异关系

1、矛盾关系

2、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