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第24课过零丁洋文天祥
1.能够有韵律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比喻、双关、反问等手法。3.理解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01晓常识姓名:籍贯:作品:身份: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1晓常识“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1.零丁洋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2.惶恐滩01晓常识现万安水电站所在地就在惶恐滩
02知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03夯基础(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干戈()liáo落()廖gē
04识文本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04识文本自主学习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4识文本自主学习2.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04识文本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1.鉴赏分析词作前六句,说说分别用了哪些手法?(2)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1)诗人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表达方式:叙述首联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修辞手法:比喻颔联“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零丁洋里叹零丁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表现手法:一语双关“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1)形势险恶;(2)指作者内心的惶恐、零丁。惶恐:怕出师未捷身先死;
怕看到南宋朝廷灭亡。零丁:勤王时只有三人;谈判时部队被解散;南宋都城被攻破;南宋大臣皇帝劝降;妻子儿女被俘。
2.诗歌最后两句成千古名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尾联一句,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叙述形势险恶境况危苦比喻双关舍生取义名垂青史叙事抒情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过零丁洋反问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