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docVIP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教师某某某教学设计

PAGE1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课程内容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材、章节、学时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所属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3.理解河流、绿洲、城镇、交通线路的关系。

4.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特征及西气东输起止点、经过行政区、地形区、城市等。

5.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的影响因素,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塔里木盆地的海陆位置,地形图,分析海陆位置和地形对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看图分析能力和地理整体性思维。

通过塔里木盆地各种瓜果图片的展示,了解并总结出塔里木盆地农业特点,培养学生“地理源自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意识。

通过观察《塔里木盆地的卫星云图》,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水量来源,并用小实验来验证其原理,得出其河流水文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地理的意识。

通过观察《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察《西气东输线路分布图》,找出各线路起止点、经过行政区,地形区,城市等,得出西气东输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施工难度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思考该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信息搜集能力,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人地协调观,树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的宏伟壮观和意义非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视度,唤起学生对解决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贯彻学习“有用的地理”思想,培养和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习内容

内容分析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个案,是西北开发与治理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西气东输重大工程的重要载体和缩影,使中学生更加深入接客观地认识中国西部地区,同时对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深刻的意义。

内容结构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利用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3.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学习了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等特征,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地图、数据、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不够熟练。特别是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缺乏,对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事物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地理问题的解决缺乏经验。

四、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

教学策略、方法

教学策略

1.替代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学习策略

在分析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及栅栏的作用,从而延伸拓展至“以桥带路”的典型例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区域“以桥带路”的原因及其作用。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演示法3.讨论法4.发现法5.问题解决法

教学思路

整个课堂以黄西和蓓蓓两位主持人走进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通过判断其真伪,分析其原因,进行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从而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增强地理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方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是否有这种树——胡杨树。

分析描述中体现了胡杨树什么特点,引出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

学生根据情境描述猜测是否有这种树的存在?

思考描述中体现了胡杨树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胡杨树的特点描述其生长环境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

创设情境—提问—讲解

1.通过特殊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引发学习动机;

2.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3.展

文档评论(0)

139****3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