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8-
教案
学年第1学期
主讲教师
职称
学院
课程名称
中学生心理辅导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16
授课班级
**大学制
二○二三年三月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
课次
2
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章、节:
第二章心理辅导的途径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心理辅导的专门途径和基本途径,明确心理课、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
教学重点及难点:
心理辅导的专门途径和基本途径。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程导入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组织,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本章介绍了学校心理辅导的两种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和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
二、理论讲授
1、心理课
①定义
中小学心理辅导的课程宜统一称为心理课,心理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课是心理辅导的专门课程,是教师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以帮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
课堂多媒体讲解
②课程性质
体验性:中小学其他学科多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心理课则不是解决知识的问题,更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进行教学的,但是它追求的不是活动本身,而是借助活动这一载体来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在体验中收获和成长。
发展性:其他学科多以固定的知识模块为主,很少有变化和创新。心理课则不同。预防和发展是心理课一贯的理念,它包含的内容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体发展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潜能开发的理念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的理念等。
综合性:其他学科多是以本学科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单一的专业教学,而心理课则是综合的。从学科基础上看,中小学心理课既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又属于教育学的范畴,是多门学科的交集。从实践情况上看,心理课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的综合,是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有机融合,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
③课程特征
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促成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课自然也要从属于这一目标并为之服务。
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心理课是“发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型课程,其课程内容不追求文本的知识性、学术性和结构性,而是注重心理生活场景的设计和情境的渲染,以及呈现具有生活气息的心理空间”。
教学过程的辅导性:教师必须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比如建立团体的方法、团体转换的方法、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达成认知理解、获得情感体验,进而促进行为的改善。
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评价形式上,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集体互评和教师评价为辅。在评价内容上,以过程评价为主,目标达成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为辅。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活动资料分析法、社会群体关系测量法等。
④基本理念
心理课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心理学。
个别心理辅导
①个别心理辅导的原则
尊重性原则:辅导教师要对来访学生保持尊重,这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第一步。
发展性原则:辅导教师不仅要帮助来访学生解决现实的心理困扰,还要注重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非指导性原则:当来访学生面临关键问题的抉择时,辅导教师不应以权威的形象出现,指示来访学生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而应该帮助学生理顺自身对此事的感受。
保密性原则: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对学生的有关资料严格保管,予以保密,但辅导教师在发现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其班主任及监护人,并记录在案。
转介原则: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如已经构成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的,非学校心理工作者所能解决,应及时与专业机构如医院的精神科或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联系,将其转介。
②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
(1)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根据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出来的一些行为改变的技术。行为矫正的特点在于它只关注行为本身的改变,而不关注导致行为异常的原因,也不关注导致行为异常的内心冲突。
行为矫正五阶段:准备与沟通阶段、问题行为解析阶段、制订矫正计划阶段、具体矫正阶段、效果评估阶段。
(2)系统脱敏
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沃尔普(JosephWolpe)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人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或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系统脱敏通常是以“刺激-放松”反射的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物业管理培训课件.pptx
- 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4.doc
- GB T 34520.7-2017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7部分:高温强度保留率 标准.pdf
- 自编教材审核表(模板).pdf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PPT.pptx
- [大庆]黑龙江大庆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选调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ISO9001 14001 ISO45001检查表审核方法全套.docx VIP
- 增光膜规格说明书.pdf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集体备课课件.pptx VIP
- 2024 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打印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