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九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教学设计新

⼈教版

《课外古诗词四⾸》教学设计

⼀、⽂本分析

《课外古诗词四⾸》所选篇⽬为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陈与义《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以及纳兰性德《浣溪沙》(⾝向云⼭那畔⾏)。所选的四⾸词中有三⾸宋词,⼀⾸清

词。其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苏轼与《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作者⾟弃疾是宋代豪放词的代表,在

本单元《词四⾸》中已有接触。《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为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陈与义所作。陈与义被誉为

江西诗派三宗之⼀,同时也⼯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余⾸,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横空,疏

朗明快,⾃然浑成。《浣溪沙》(⾝向云⼭那畔⾏)的作者为清代著名词⼈纳兰性德。其所著《纳兰词》⼴享盛誉。纳兰性德

的词以“真”取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韵远。这四⾸词中虽然两⾸的作者和《词四⾸》相同,但总体来说这四⾸词

的风格与《词四⾸》差异较⼤。相⽐之下,题材上对是多⼈⽣的感悟,情感表达更加婉转细腻,情绪相对低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

个春天,是词⼈醉归遇⾬抒怀之作。词⼈与朋友春⽇出游,忽逢风⾬。但词⼈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表现出了苏轼虽处逆

境、屡遭挫折,⽽不畏惧不颓丧的乐观性格和旷达胸怀。

《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的作者陈与义⽣平跨越北、南两宋。这⾸词是其晚年追忆⼆⼗多年前宋徽宗年间,在洛阳的

安定、快乐的⽣活所作。他回忆⼆⼗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词。通过上下两⽚的今昔对⽐,

萌⽣对家国和⼈⽣的惊叹与感慨,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弃疾在建康(今南京)任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此时⾟弃疾已归顺南宋⼗⼆年。⼗⼆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主抗⾦。七年之内四次奏

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的⼼愿。

相⽐于《破阵先》⼀词,情绪明显低沉失落。

《浣溪沙》(⾝向云⼭那畔⾏)作于康熙⼆⼗⼀年(1682)⼋⽉,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还

京,此篇⼤约作于此⾏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该词上⽚“⾝向”句说明⾏程辽远。“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尽是马

嘶之声。然后作⼀

⼩结。下⽚“⼀抹”⼆句写眼前景⾊,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

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学情分析

学⽣进⼊到初三下半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不少古典诗词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体现在古诗词记忆容量上,更体现在对诗词内

容、情感、思想、内涵的感受、认识、理解上。古典诗词学习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诵读赏析上,⽽不能⼀昧地进⾏知识性灌

输。在授课时,应注意以读⼊情,以讲吸引,带领学⽣⾛进诗歌意境,教会学⽣欣赏诗歌、解读诗歌的⽅法。并培养学⽣欣赏

古典诗歌的兴趣。

这四⾸词作为课外古诗词阅读篇⽬,在授课中应以学⽣诵读感悟为主,教师教授点拨为辅。另外,在本课之前,学⽣刚刚学习

了《词四⾸》,对词这⼀⽂学题材有了了解,并且对豪放词的特征有所认识。在学习本课时,应注重类⽐引申,相互对照学

习。

三、教学⽬标

1.了解词独特的形式特点,体会词独特的抒情⽅式。

2.通过诵读,感知词独特的节奏、韵律。并由读⼊景、由景⼊情。熟读成诵、熟读精思。

3.通过重点意象及典故解读,把握诗词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感受相同词⼈的不同词作风格,以及多样的情感内

涵。

4.背诵默写。

四、教学难点

1.了解词独特的形式特点,体会词独特的抒情⽅式。

2.重点意象、典故的解读。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词⼈抒发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早读让学⽣熟读诗词。让学⽣借助⼯具书注⾳,做好课前预习。

准备学案,让学⽣对词⼈及词作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第⼀课时

(⼀)前情回顾,课堂导⼊

1.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词”这⼀⽂体独特的形式特点,有哪位同学能够回忆⼀下,词和诗相⽐,在⽂体上有哪些独

特之处呢?。

同学回答。

2.我们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