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干祖望醫案
三十甲散加味治癒聲帶息肉一例
周××,男,57歲。
初診:1983年6月2日。
主訴:聲音嘶啞,已曆匝月,自知多言所致。喉間脹滯不舒,頻頻清嗓,但無痰咯。曾在某醫院診斷為右側
聲帶息肉,但手術摘除兩次均未成功。
診查:咽粘膜輕度充血,會厭較肥厚,聲帶暗紅,右側聲帶邊緣前、中1/3交界處有一息肉,半爛米大,色微
紅,基底廣泛,聲門閉合不嚴,舌苔如常,脈有澀意。
辨證:喉鏡燃火犀,聲帶見有息贅,早已越乎金實、金破範疇,良以多言損氣,氣病則血滯,瘀乃積矣。
治法:法依抵當,方宗三甲
處方:酒制地鼈10甲醋炒鼈甲10克炮山甲10克僵蠶10克柴胡6克桃仁10克三棱5克莪朮5克
落得打10克蟬蛻3克
上方藥服十劑,患者聲漸亮朗,復查聲帶息肉明顯縮小。原方加毛茨菇10克,繼進十劑。複檢聲帶已如常
人,咽喉諸症逐一告退,發音清亮。
[點評]聲帶為喉部韌帶,乃發聲之關鍵。古人缺乏喉部檢查,僅認識到聲出於喉而賴於肺氣,故葉天士提
出金破不鳴、金實不鳴之理論,近三百年沿用,未越雷池一步。干老從肝生筋理論出發,提出聲帶
為筋,當肝所的論點,為理氣化瘀治療聲帶疾患的方法正名。此案採用的三甲散,原裁于吳又可《溫疫
論》下卷主客交條下,方由鼈甲、龜甲、穿山甲、蟬蛻、僵蠶、牡蠣、
蟲、白芍、當歸、甘草組成,主治外感病客邪膠固血脈。後薛生白改變此方成六味;醉地蟞蟲、醋炒蟞甲
、土炒穿山甲、生僵蠶、柴胡、桃仁,治療暑濕不得外泄,遂深入厥陰,絡脈凝瘀而致口不渴,聲不出等
症。海昌許益齋釋此方義配伍甚妙:用異類靈動之物,鼈甲入厥陰,用柴胡於下;山甲入絡,用僵蠶引之,
1
俾絡中之邪亦從風化而散,干老用三甲,專取其直入肝經,散血祛瘀之能,另加三棱、莪朮,加強化瘀散
結之功;落得打清熱活血,以制諸藥溫燥之性,且以蟬蛻開音,諸藥合力,竟將有形之息贅化為烏有。
四妙湯治癒耳膿一例
姚××,男,79歲。
主訴:左耳廓腫痛流膿二十餘日,開始由左耳凍瘡結痂自以手揭之所致。刻下左耳廓腫脹疼痛,流膿量少
,大便秘結。西醫診?化膿性耳軟骨膜炎。
診查:左耳廓肥厚韌硬,充血不明顯,部分已被腐蝕,有少量膿性分泌物附著,耳下區可捫及數個腫大的
淋巴結,舌苔黃膩,脈大而軟。
辨證;杖朝之年,氣血已衰,膿腐之恙,熱毒內蒸。疼痛不甚,腫勢不焮者,乃系正虛難以托毒耳。
治法:此非歸耆不能扶正祛邪,舍銀甘無以解毒清熱,四妙湯主之。
處方:生黃耆15克當歸15克銀花30克甘中黃4克(包煎)五劑
九一丹加青敷藥,換藥每日一次。
二診:左耳廓腫痛減輕,膿出量多而稠。左耳闕腫脹漸消,膿液較前略稠。舌苔薄白。脈平。藥進五劑,正
氣漸充,得以托毒外泄,主尚中的,毋事更章。原方藥五劑。換藥同前。
三診:左耳疼痛消失殆盡。左耳廓上部腫退,創口排膿通暢,創口下部有膿腔,周圍略紅腫。舌苔薄白,脈
平。炎炎之勢擬已得挫,但膿液瀦積有阻痊途,邇來又作紅腫,可知伏熱仍盛,重用清熱。
處方:銀花10克連翹10克紫地丁10克蒲公英10克蚤休10克甘草3克太子參10克當歸10克五劑
九一丹釘加青敷,每日換藥一次。
四診:腫痛消失,左耳廓上有三個創口,有膿性分泌物外溢。恙已衰其大半,斷耳之虞可免。原方增損。
處方:銀花10克連翹10克蚤休10在半枝蓮10克生黃耆10克當歸10克甘草3克五劑
九一丹加黃連油?條,加金黃膏外敷。
2
五診:患者感左耳搔癢。左耳上部皮膚已紅潤如常,下部不腫脹,有一個創口流膿量少而稠,舌脈正常。毒
以脈出而泄,虛以歸耆而充,愈其指日可待。
處方:黃耆10克當歸10克銀花10克白芍6克甘草3克白術6克山藥10克蚤休10克
五劑,換藥同前。藥後痊愈。
[點評]斷耳之恙,來熱頗急,熱毒壅盛不言而喻,然觀其患者年過古稀,老態龍鍾,氣血已衰可想而知。熱
毒內蒸,灼損氣血,而正氣益虛;氣血盛衰,難以托毒,而熱毒曰盛。本虛標實,助桀?虐;清之過甚,正何
以堪;補之益之,又恐亦邪。事不兩顧,方取四妙湯。其中黃耆補益氣血而托毒生肌,乃瘡家之要藥;當歸
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本草綱目》);銀花、甘中黃味甘性寒,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四藥合用,雖
扶正而無礙泄邪,雖清熱而興務氣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用藥雖簡,但力專效宏,故療效甚捷。
治癒口瘡一例
楊××,男,30歲。
初診:1985年4月8日。
主訴:咽頭、舌根疼痛,有摩擦感。西醫診斷為口腔白斑潰瘍,做過三次冷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5168-2023表A.5 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pdf VIP
- 大班数学活动《8的分解组成》PPT课件.ppt
- 【一模】2025年广东省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数学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docx
- 13S201 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docx VIP
- 主题班会课件-师恩难忘-学子感恩-致敬恩师主题班会.ppt
- 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docx
- World怎么在参考文献后面添加CrossRef.pdf VIP
-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适用于资格后审).doc VIP
- 八下英语U3词性变化.docx
-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