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全球化极其不满读后感.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全球化及其不满》读书笔记

这本敏锐、有深刻见解的著作解释了全球经济政策巨大的缺陷凭借在白宫和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斯蒂格利茨描述了全球化的主要机构对它们为之服务的国家所采取的失败政策,以及为什么会失败。对于每个关注世界经济未来进程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基本著作。 一一乔治?索罗斯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经济全球化与不满》这本书籍,读来受益匪浅。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任何人也躲避不了的一个事实和历史趋势。然而,这些年来,只要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和跨国公司总裁开会的地方,总是有举着反全球化旗帜和标语牌游行示威的人群。这部著作之所以引起诸多非议,并不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有“全球化”这个颇具争议的字眼,而是因为通篇文本充满了斯蒂格利茨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过去的政策和做法的批评和抨击。

斯蒂格利茨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是萨缪尔森的学生,现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历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罗列这些名腕并非是要营造崇拜气氛,但一个资本主义阵营里如此造诣之人对资本主义的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斯蒂格利茨站在全球发展,特别是反贫困的角度上认为全球化必须要在负责任的倡导之下才是这个世界所真正需要的,毕竟,让富人更富,让穷人更穷,是很容易的。甚至可以说,这整部篇幅不大的著作,就是清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代表该组织主要经济学信念的“华盛顿共识”的一纸檄文。这样一来,此书一发表,就遭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些经济学家和高官们的猛烈攻击,就自然是可以理解得了。

书开始第一章,斯蒂格利茨就明确指出,尽管最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稳定世界经济而创建的,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它显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原因在于,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不但受当今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政府的政策导向所支配,而且也影响着这些国家中的商业和金融大公司的直接利益,它实际上代表着世界上财富和权力中心的旨意。

和许多人一样,斯蒂格利茨也认为全球化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当各个国家形成其自己的经济政策并且利用其比较优势时,全球化可以是收入显著增长的基础。如果发展中国家认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它们可以确保收入增长的利益被广泛分享,从而使贫困得到减缓。

但与此同时,斯蒂格利茨也激烈地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制定与实践过程,因此也遭到不少经济学家同道的批评和反驳。尤其是他有关全球化趋势及其政策效应的观点,与主流经济学家通常所持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他强调竞争过程的公平,反对用不同价值尺度和政策变异对待发展中国家。2010年4月16日,华盛顿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的召开。差不多与此同时,77国集团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哈瓦那举行。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也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东道国、古巴主席卡斯特罗在会上呼吁,“毁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发达国家中的某种势力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批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面“团结”起来,以对抗该组织所极力推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提到发展中国家,就不得不提及中国。《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中国几乎在每一个主要的议题中都作为一个参照点而出现:在转型、发展和管理方面都是这样。在斯蒂格利茨看来,中国的这些经验似乎都在提醒人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政策之外还存在着可供替换的政策,这种可供替换的政策被证明是可行的。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所做的许多事情只不过是根据常识行事。中国经验最令人瞩目的一个方面是,它似乎一直保持对发展和转型之终极目标的关注: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还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平等和可持续的增长。与中国渐进性的改革路径形成显明对比,俄罗斯遵奉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案和建议,对国有部门进行了私有化。其结果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保持10%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同时,俄罗斯的GDP却以年平均5.6%的速度急速下降。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在俄罗斯一些城市的大街为众多豪华的奔驰轿车所拥塞时,普通的俄罗斯人所分得的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少。结果,在俄罗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急速上升。

斯蒂格利茨认为俄罗斯在IMF指导下激进改革会失败,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当一些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官及们能在私有化过程中那么容易地通过盗窃国家资产而变为财富大亨时,他们不会花力气去创造财富。由此,斯蒂格利茨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如果一个政府是腐败的,私有化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从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学家总结道,只有制度性基础结构(如公司治理)的私有化,才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效应。

这部书并不难懂,但信息量却很大。读过这部书,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