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
备案号:25398-2009
青海
DB63
省地方标准
DB63/T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2009-06-09发布
2009-07-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63/T808—2009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互助县农技推广中心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宇卫、任利平、李新苗、张剑、刘得国、祁生源、沈国琴、徐淑华、乌英其美格、张生桐。
1
DB63/T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麦穗夜蛾幼虫越冬基数、越冬老熟幼虫基数、蛹及成虫基数,幼虫系统的调查方法、预测预报技术、虫情分级规范、防治指标及虫情信息发布。
本规范适用于麦穗夜蛾监测调查和预报。
2术语与定义
2.1
预测
指对研究对象的未来状态进行预计和推测。
2.2
发生期预测
指预测农作物有害生物的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为害期。
2.3
发生量预测
指预测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
2.4
短期预测
是指5天~30天内对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的预测。
2.5
中长期预测
是指31天~365天内对发生趋势和发生范围的预测。
3麦穗夜蛾生活史
3.1形态特征
3.1.1成虫
平均体长16mm,翅展42mm左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明显黑色基剑纹,在中脉下方呈燕飞形,环状纹、肾状纹银灰色,边黑色;基线淡灰色双线,亚基线、端线浅灰色双线,锯齿状;亚端线波浪形浅灰色;前翅外缘具7个黑点,缘毛密生;后翅浅黄褐色。
3.1.2卵
圆球形,直径0.61mm~0.68mm,卵面有花纹。
3.1.3老熟幼虫
体长33mm左右,头部具浅黄褐色“八”字纹;颅侧区具浅褐色网状纹。前胸盾板、臀板上生背线和亚背线,将其分成4块浅褐色条斑,虫体灰黄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
3.1.4蛹
长18mm~21.5mm,黄褐色或棕褐色。
3.2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
3.2.1卵期
2
DB63/T808—2009
卵期13天左右。
3.2.2幼虫期
幼虫蜕皮6次,共7龄,历期240天~270天。幼虫为害期为63天~70天,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吃光后转移,老熟幼虫有隔日取食习性,6龄、7龄幼虫虫体长大,白天从小麦叶上转移到杂草上吐丝缀合叶片隐蔽起来,也有的潜伏在表土或土缝里,老熟幼虫在麦茬根际松土内或地埂表土下及杂草草墩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出蛰活动。
3.2.3蛹期
每年4月底~5月中旬幼虫化蛹,预蛹期6天~11天,蛹期44天~55天。
3.2.4成虫期
每年6月~7月成虫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白天隐蔽在麦株或草丛下,黄昏时飞出活动,取食小麦花粉。成虫交尾后5天~6天产卵在小麦第一小穗颖内侧或子房上,一般成块,每块卵5粒~38粒。
4调查内容和方法
4.1越冬前虫口密度调查
青稞或小麦收割后至打碾时,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地区,于田间、打麦场草堆、麦田附近墙根表土墙缝、地边(埂)渠边石块及草丛下等处调查幼虫虫口密度数量。每块地面积大于等于1500m2,随机10点取样,每点调查1m2,并将调查结果填入表中(见附录A)。
4.2春季越冬老熟幼虫调查
4月,越冬老熟幼虫化蛹之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返青始期。在冬前调查过的地块内,随机10点取样,每点调查1m2,记载虫数,并计算越冬老熟幼虫存活率,填入表中(见附录B)。
4.3蛹及羽化情况调查
在5月初开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越冬场所,定点观察100头~300头幼虫,每5天观察一次,记载麦穗夜蛾幼虫化蛹数、化蛹率、成虫始见期、羽化率,至6月中旬结束,并将调查结果填入表中(见附录C)。4.4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诱测法
设置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蛾(无条件的用20W黑光灯诱蛾)。在常年虫情发生的地方,每10000m2装设一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W黑光灯),要求其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虫情测报灯 (或黑光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诱蛾时间从5月下旬开始(有更早见蛾记录的可适当提早),定时检查诱到的成虫,将麦穗夜蛾雌、雄成虫数量及雌雄比填入表中(见附录D)。
4.5幼虫系统调查
4.5.1调查田的确定
根据当地小麦或青稞种植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早、晚熟品种田各2块进行调查,每块田面积大于等于1500m2。时间从青稞、小麦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63T 745-2008青芋2号菊芋丰产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63T 745-2008青芋2号菊芋丰产栽培技术规范.pdf
- DB63T 746-2008胡萝卜品种观察记载标准.docx
- DB63T 746-2008胡萝卜品种观察记载标准.pdf
- DB63T 755-2008青海云杉强化育苗技术.docx
- DB63T 755-2008青海云杉强化育苗技术.pdf
- DB63T 759-2008同德短芒披碱草.docx
- DB63T 759-2008同德短芒披碱草.pdf
- DB63T 760-2008同德短芒披碱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63T 760-2008同德短芒披碱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63T 808-2009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pdf
- DB63T 812-2009寒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规范.docx
- DB63T 812-2009寒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规范.pdf
- DB63T 816-2009保护地黄瓜丰产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63T 816-2009保护地黄瓜丰产栽培技术规范.pdf
- DB63T 817-2009保护地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63T 817-2009保护地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 DB63T 819-2009天然草地补播技术规程.docx
- DB63T 819-2009天然草地补播技术规程.pdf
- DB63T 820-2009垂穗披碱草栽培技术规程.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