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 商鞅立信(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鞅立信

壹背景介绍

公孙鞅(yāng),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他被秦孝公赐予商於(yū)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qián)诬为谋反,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商鞅虽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对商鞅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贵族虽怀恨在心,仍然毫无办法。在变法过程中,太子犯法,商鞅不留情面地做了处置,得罪了太子。秦孝公病重期间,商鞅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更加激化。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诬陷,身亡。

司马迁曾评价商鞅为“刻薄人”,《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有人认为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刑罚过重,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招来怨恨,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当然,也有人肯定商鞅。王安石十分认可商鞅的治国方略,毛泽东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伟大的政治家。

古文详解贰

朗读文本商鞅立信商鞅变法之令①既具②,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③民有能徙④置⑤北门者,予⑥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⑦予五十金,以⑧明⑨不欺。(选自《史记》)

商鞅立信商鞅变法之令①既具②,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③民有能徙④置⑤北门者,予⑥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⑦予五十金,以⑧明⑨不欺。(选自《史记》)文意疏通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具:完备。③募(mù):招募。④徙(xǐ):搬走。⑤置:放。⑥予(yǔ):给予。

商鞅立信商鞅变法之令①既具②,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③民有能徙④置⑤北门者,予⑥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⑦予五十金,以⑧明⑨不欺。(选自《史记》)文意疏通⑦辄(zhé):就。⑧以:用来。⑨明:表明。

文意疏通商鞅变法之令①既具②,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③民有能徙④置⑤北门者,予⑥十金。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完备,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

文意疏通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⑦予五十金,以⑧明⑨不欺。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给予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不会欺骗百姓。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知识梳理叁

字词解释(1)变法之令既具:__________ (2)恐民之不信己:__________(3)莫敢徙:__________ (4)以明不欺:__________完备担心搬走表明

句子翻译(1)民怪之,莫敢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不会欺骗百姓。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内容探究(1)本文中,商鞅做了怎样的一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内容探究(2)关于商鞅这样做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自己不会欺骗别人 B.他想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 C.他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取得百姓信任 D.为他法令的实施做准备B

拓展阅读肆

司马迁与《史记》西汉

文档评论(0)

778899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