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飞蝗青海讲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飞蝗隶属于直翅目,蝗亚目,全世界飞蝗仅1个种飞蝗分为10个亚种:①东亚飞蝗(L.migratoriamanilensis)②亚洲飞蝗(L.migratoriamigratoria)③西藏飞蝗(L.migratoriatibitensis)④非洲飞蝗(L.migratoriamigratorioides)⑤马达加斯加飞蝗(L.migratoriacapito)⑥地中海飞蝗(L.migratoriacineracens)⑦西欧飞蝗(L.migratoriagallica)⑧何氏飞蝗(L.migratoriaremaudierei)⑨俄罗斯飞蝗(L.migratoriarossica)⑩缅甸飞蝗(L.migratoriaburmana)国内分布有三个飞蝗亚种,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1.2飞蝗三亚种在我国的分布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亚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至沿海各省及台湾,西至四川、甘肃南部。在我国分布区的海拔高度主要是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发生基地多在50m以下的平原沿河、滨湖、内涝以及沿海的低地(2.5~6.0m)。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的一些河谷地带发生的散居型东亚飞蝗可超过400m,最高可达海拔1130m的庐山牯岭。常年发生区在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5省。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亚洲及欧洲部分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区的海拔高度一般为200-500m,最高分布可达2000m,最低可达-154m(新疆吐鲁番的艾丁湖湖畔)。主要分布区:1、新疆的沿湖(如博斯腾湖、艾比湖、乌伦古湖等)或河流两岸及沼泽苇草丛生的地带。2、青海、内蒙古、甘肃(酒泉等)、河北的北部(张北等)以及东北地区的河流两岸及沿湖淀的苇草丛生地段也有分布。1.3蝗灾蝗灾、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飞蝗是引发我国蝗灾的主要种类。东亚飞蝗为害严重,“飞蝗蔽日,禾草一空”。在2000年,在河南等地发生的高密度蝗虫种类即为飞蝗,其密度高达1000-5000头/m2,蝗虫发生面积达3660hm2。飞蝗取食的主要植物种类:主要取食禾本科(芦苇、稗草、茅草、狗尾草、狗牙根、披碱草等)和莎草科(莎草、香附等)植物,以及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燕麦、青稞和谷子等农作物。4西藏飞蝗发生动态监测

与综合治理(供参考)4.1建立蝗情监测与防治体系4.1.2摸清西藏飞蝗发生分布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4.1.3建立蝗情监测点,做好查残、查孵化、查蝻的“三查”,系统掌握蝗情,及时发布防治预报。4.1.4在蝗情监测的同时,应搞好防治队伍建设(包括组织管理、专业技术队伍、配备机动喷雾器械等)4.2西藏飞蝗的预测预报加强对西藏飞蝗的预测预报是作好治蝗工作的重要环节。西藏飞蝗的预测预报应实行大田调查和人工饲养观察相结合,做到定点定时系统调查,才能结合各项生态因素准确地进行综合分析。

4.2.1调查方法

4.2.1.1卵期调查在查残蝗的基础上,从4月开始,选择代表不同环境的蝗区,进行挖卵调查,每10天一次,每个类型蝗区每次挖卵5块,共查3次。进行越冬死亡率和蝗卵发育进度调查,以预测出土始期、盛期和末期。4.2.1.2蝻期调查出土期调查在调查胚胎发育进度的基础上,在预测的出土期前1-2天,每天调查1次,查到首见第1头蝗蝻时即为出土期。龄期调查选择不同生态环境的蝗区,自蝗蝻出土后开始,定片系统调查,每5天调查1次,到羽化盛期止捕获点内全部蝗虫。分不同蝗区计算计算蝗虫的龄比。记载出土始、盛、末期,3龄盛期,羽化初、盛、末期。蝗蝻面积密度调查当蝗蝻出土盛期后,全面进行普查。在重点蝗区、一般蝗区均采用平行等距取样法(即大拉网普查),在监测蝗区,采取随机取样法侦查,观察飞蝗数量。

4.2.1.3成虫期调查a、成虫雌雄比及雌虫产卵率调查在蝗蝻羽化盛期10天后,每5天调查1次,检查雌雄比和产卵率(凡产过卵的雌虫产卵器外附有胶质和泥土)b、残蝗面积密度调查4.2.1.4飞蝗生殖力的观察从野外捕捉生活力强的5龄蝗蝻雌雄各半,进行罩笼饲养,每天观察羽化、产卵情况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