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贝母属多年生药用植物,且是中药学中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在生产中危害贝母的病虫害较多,无论是哪种病害,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以确保贝母的优质和高效。危害贝母的主要病虫害有黑腐病、灰霉病、干腐病、蛴螬等。
图片
1、黑腐病
黑腐病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可为害多种作物。
①发病症状
植株染病后,先从下部叶片显出症状,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叶片发病,初期病叶局部变黄,叶背部生出轮廓不分明的灰白色病斑,湿度大时斑上密生白色霉层。发展后病叶正面生出霉层。后期病叶卷曲,干枯。病株坐果少,果实生长不良。
②发病规律及条件
病菌在地壤、种子、病残枝叶、肥料中越冬。可借助风力、雨水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从气孔处侵入,潜伏期约为15-20天。一般品种抗性差,整地不彻底,连作地块,地势偏低,排水不良,田间积水,土壤中养分不足,植株长势不良等情况下易引起黑腐病的发生和流行。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在95%以上。
③防治方法
防治黑腐病应采取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选用优良抗病的新品种。选择地势偏高或平坦的地块,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播种要及时,管理要到位。要合理密植,避免因密度过大而导致通透性,造成植株徒长。做好田间排水,保持雨后或雨季的排水能力,降低田间相对湿度。追肥要及时,有条件的建议测土配方施肥和追肥,既能提高肥效,促进植株长势健壮,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干旱少雨时,要适时浇水,浇水时要小浇,切忌大水漫灌。及时防治虫害。
播种前,可用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50%代森锰锌200倍液浸种15分钟,然后洗净晒干后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50℃温水浸种20分钟。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锰锌800一1000倍液喷施防治。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施防治,7一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属世界性地下害虫。蛴螬喜食种
防治方法。充分利用蛴螬幼虫具有假死性和成虫趋光性的特点,进行捕捉或振落捕杀和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害虫数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害虫天敌。播种前可用辛硫磷、吡虫啉等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拌种或喷雾防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