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摸所得抛石体底面标高结合上表探摸结果,可以看出此段软土路基抛石挤淤的深度为1.70m~3.20m不等.8m
摸所得抛石体底面标高结合上表探摸结果,可以看出此段软土路基抛石挤淤的深度为1.70m~3.20m不等
.8m,且挖探过程中发现,表面是一层1.0m左右呈流塑状的淤泥,穿透能力比较强,但在1.0m以下则是
其平均值决定。抛填过程中对临时观测桩进行抛填体沉降及稳定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值(mm)16×
,分布均匀,落底效果良好,承载力高,无下卧软土层,骨料间较结性能较好,中下段局部有淤泥薄层。4结束语
摘要:抛石挤淤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但是,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抛填块石落底,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施工质量,满足工后沉降的最终要求,其方法各有不同。另外,如何检验抛石挤淤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则是确定施工方法的关
键。
关键词:抛石挤淤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沉降观测
1、工程概况
该试验路段位于邛名高速公路第C施工段,桩号为K23+250~K23+300,长50m。根据现场勘探情况,该段淤泥深度为1.5~2.8m,地势相对低洼,表层覆盖粘土层受剥蚀,其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冰积卵石夹土,含有承压性的孔隙型地下水,地下水在此地段上升涌出,形成地下水溢出带,使地表粘土层软化,有机质含水量量增加,呈“湿地、沼泽”状,土体为流塑状。土层粘性强,有滑感,天然含水量为66.9~78.1%,
空隙比为1.715~2%,塑性指数IP为37.1~42.9,液性指数IL为0.44~0.63,平均粘
聚力为4KPa,平均摩擦角为1.2,平均压缩模量2.13MPa,压缩系数1.21MPa-1,高压固结试验前期固结压力为100~200KPa,固结系数为0.48×10-3~0.51×10-3cm2/s,
有机质含量为9.18%。本层具高压塑性、低强度、易触变等特点,工程性能极差。
2、抛石挤淤处理
2.1施工方案选定
K23+250~K23+300段被当地人俗称”烂坝子”,原设计采用挖淤换填,经现场勘探揭示,此段淤泥较深,根据这一结论,决定:
1、挖探全部抛填路段的淤泥深度
2、根据挖探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抛填施工方案
挖探结果如下表:
淤泥挖探记录
里
里程桩号
K23+250
1#探坑2#探坑
(左)距中桩淤泥深度(右)距中桩淤泥深度
mmmm
161.621.5
8年9月23
8年9月23日上午,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通过认真分析研究
依此可减小粒径,直至软基处理结束。B、挤淤时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进行铺设,重型压路机碾压。压路机自重
不小于20T,强振力不小于50T。压实后表面无明显的轮迹,表面密实,无弹簧现象。抛填片石要求大小不均
工时采用沿路基中线向前成三角形方式投放片石,再逐次向两侧全宽范围扩展。2.2机械设备配置投入本路段的
K23+260
K23+270
K23+280
K23+290
K23+300
15
24.5
30
32
38.5
1.5
2.0
2.1
2.4
2.8
0
6.5
4
9
12
1.7
1.7
1.9
2.0
2.3
由探测记录表可以看出,此段软基淤泥最大深度为2.8m,且挖探过程中发现,表面是一层1.0m左右呈流塑状的淤泥,穿透能力比较强,但在1.0m以下则是一层呈灰白色、富含有机质的材料,抗穿透能力比较强,短时间内即使是大石块也很难穿透下沉。为此,在2008年9月23日上午,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后决定采取如下施工处理方案:
1、对淤泥层厚≥2.0m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