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七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7.1流体在固定床内的传递特性
1.床层空隙率与流体的流动
空隙率:(利用W=VpPp=V?P)
P,P,分别是颗粒密度和颗粒的堆积密度。
2.颗粒的当量直径
a.体积当量直径(d、)
式中V、为颗粒的体积。
b.面积当量直径(d.)
式中S、为颗粒的外表面积。
c.比表面积当量直径(d、)
即与颗粒具有相同比表面积的球体直径
S、为单位颗粒体积具有的外表面积。
d.对混合粒子的平均直径
x,是直径为d,的粒子的质量分率。
3.流体通过床层的压降
a.床层的当量直径
曲子
b.床层压降
(可见朱炳陈P?og)
由化工原理中的结果
7.1—7
式中的u为实际流速、若um为空塔流速,则:
um=u·Egu=Um/E
将d。,u,代入7.1—7式中
7.1—8
为摩察系数与R。有关。
为修正雷诺数
测得:
则
当压降较低时,则
(厄根公式)7.1—10
7.1—11
7.2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7.2.1气固催化固定床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1.绝热式气固催化反应器
主要用于放热反应
a.单段绝热反应器
如甲烷化炉,低变炉等,
适合反应物浓度较低
和反应热较小的体系。
B.多段绝热催化反应器
(a)多段间壁换热式催化反应器
换热时T↓,X不变
多段间壁换热式催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曲线
(b)多段原料气直接冷激式
换热时T↓,X↓
(c)多段非原料气冷激反应器
T↓,X不变,但由于冷激气中含有辅助反应组合,如:
CO变换用水蒸气或软水冷激;SO?氧化时用空气冷激等。
采用不同的段间换热方式,最终转化率的高低顺序为
对X,非原料气冷激间接换热原料气冷激
t/℃
t/℃
2.连续换热反应器
a.内冷自热式,如并流三套管氨合成塔
冷气冷气热气
冷气
冷气
并流三套管氨合成塔及温度变化示意图
坐标位置1
氮含量y
图7-8双套管并流式反应器及床层温度分布
b.外冷列管式
外冷指冷介质在管外,列
管指催化剂装在一组管子
中如:甲醇合成塔,萘气
化制邻苯二甲酸酐等。
7.2.2气一固催化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1.模型
a.非均相模型
考虑催化剂颗粒内外传质传热对反应的影响。
b.拟均相模型
对化学动力学控制的催化反应,可以忽略传递对反应的影响,即认为催化剂表面及内部的温度,浓度同气流主体完全相同,反应过程的计算如同均相反应,这种不考虑传递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模型
就称为拟均相模型。
c.一维模型
只考虑沿气体流动方向上的浓度差与温度差,垂直于流向的浓
度及温度分布可忽略不计。
d.二维模型
同时考虑轴向及径向上的浓度及温度分布。
F?-(F+dF)=(-R)(1-Eg)dV+0∵
F?-(F+dF)=(-R)(1-Eg)dV+0
∵dVg=A,dl
dF?=-F?dXA=-A,UmCdX
∴-dF?=A,(-R?)(1-Eg)dI
A,um?CdX?=A,(-R)(1-Eg)dl
注意:非均相与拟均相是对催化剂颗粒内外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及温度分布的处理方法,而一维与二维模型是对反应器内气流主体中的
浓度及温度分布的处理方法。
7.2.2采用一维拟均相流动模型对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1.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模型
基本假定:a.均相
b.平推流
c.径向位置温度、浓度一致(不随r变)
基本方程
(1)动量衡算方程(即厄根方程)
(2)物料衡算方程
入一出=反+积
FA,T,X
FA,T,X
dVg=A,dldi
FA+dFA
T+aT,X?+dX?
(2)热量衡算方程
流入一流出十反=导出十积累
流入=GCpT
流出=GCp(T+dT)
反=(-△H)A,(-R)(1-Eg)dl
导出=h。(T-T,)π·d,dl
h—床层对器壁的给热系数J/m2·s·℃
GCpT-GCp(T+dT)+(-△H)(-R)(1-E)A,dI
=h,(T-Tw)π·d,dl+0
注意:G=umA?P
边界条件L=0,P=P,X=0,T=T
2.等温反应器的计算
(反应速率常数k为定值)
床层高度(由
式中(-R?)=ηkf(Cs)
工业上等温操作很难实现原因如下:
由于X随1不是线性变化,因此床壁温度沿床高亦非线性变化,而
需按一定的规律加以改变,因此实际上很难做到。
3.单层绝热床的计算
绝热操作时的数学模型
7.2—5
7.2—6
边界条件L=0,x?=0,T=T,P=P?
其解为:
7.2—8
λ称为绝热温升在一定工况下近似为常数。
T=T,+λ(x?-x?)
由(7.2—5)
R=ηk?e-E/RT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成本会计》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4)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答案版】.pdf VIP
- (完整版)物资出入库单(模板).doc VIP
- 最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模拟试题.docx VIP
- 注塑生产排程月计划(ASDJS)自动排程.xls VIP
- 《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pdf VIP
-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VIP
- 量子计算密码学导论.pptx VIP
- 2025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5党支部与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5篇).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