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舞蹈的审美特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动态性艺术,它含有体态和运动线两大方面。对其审美特征的认识,既要有宏观把握,又要有动作规律的微观认识。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外,还须具备正确的审美观。有关唐舞的审美特征,应概括为如下三点:

审美系统具有开放性

众所周知,唐代乐舞是中国乐舞发展的顶峰。唐代政治、经济的全面开放带来了文化的全面开放和繁荣。其中受惠最大的莫过于音乐舞蹈了。

唐代舞蹈是一个多元性的民族舞蹈,是大融合后的成果,除了大量吸收并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汉民族中原乐舞的优秀传统夕卜,它还一手伸向民间,一手伸向国外和西域各地传统的少数民族乐舞。国力强大,政治稳定,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根基的巩固,精神支柱的安稳,促成唐代人的文化心态是从容大度、胸怀宽广的,艺术鉴赏的水平也是很高的。1300年前,中国已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文明大国的形象,它吸收了许多国家的学者进入长安,学礼献乐,进行文化交流,不少皇帝更是喜歌爱舞、知音律,更加促进了宫廷乐舞的繁荣。

唐代承接了隋代孤《七部乐》、《九部乐》,经过改造和创新后,于贞观年间形成了《十部乐》。

《十部乐》中,只有《燕乐》与《清商》两部是汉族传统乐舞,其余八部都是兄弟民族及外国乐舞。并且都以地名、国名为乐部名称。当时这些乐舞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处在将兄弟民族及国外乐舞原样搬进来的阶段,且大都来自西域。这些纳入宫廷的乐舞,每部中又都包含许多舞蹈和乐曲,其中许多是著名的舞蹈,如《破阵乐》《庆善乐》、《公莫舞》、《马渝舞》、《铎舞》、《鞭舞》、《巾舞》、《前溪舞》等。

唐代时边塞的少数民族及其他小国,经常向唐朝廷晋献舞乐,为唐代文化生活增添了奇光异彩。诗人胡直匀在看完《骡国乐》后有诗道“异国来骡国,初被奉常人。才可宫商辩,殊惊拍节新。转观回绣面,曲折动文身。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

这类观赏乐舞的诗,唐代留下了许多。从中不仅看到当时人们对异国乐舞的好感,还有对民间舞蹈的热情。《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舞(早在汉代已有记载)它不单是某一个舞蹈的名称,也是古人对以脚踏地为节拍载歌载舞的群舞的通称。《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传到宫廷后很快便在宫中流传,成为王公大臣、贵妇宫女十分喜爱的歌舞形式。唐先天二年元宵节,朝廷曾组织几千人参加的《踏歌》活动。当夜在安福门外,上千名宫女,穿着罗绮锦绣做成的衣服,载着闪亮耀眼的珠饰,一个花冠,一个巾帔,就价值万钱,装束一名伎女就需要三百贯。从长安、万年两地选出的多名青年妇女,也穿戴华丽,在灯轮下踏歌三日夜,可谓盛况空前。李白《赠汪伦》描写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顾况的“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储光羲的“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所逐人归”等形象描绘踏歌的诗句,也都成了人们世代传颂的千古佳句。

审美属性具有独立性

人类舞蹈艺术的发展史,大都经历了从综合到独立,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在混沌的状态中,综合是一种原始的综合。舞蹈艺术大都与歌、舞混杂在一起,统称为乐。当它们逐渐分离,各自成为不同的艺术品类的时候,说明人类的思维已大大向前跨越了。它的实现,证明人类的艺术迈进了一个近于科学的新时期。

翻开欧洲的舞蹈史,看到芭蕾脱离于诗、乐、歌逐渐独立是16世纪,而我国早在周代就已出现了明确的舞的概念,唐代乐舞虽然从大的方面和管理上仍习惯地把它们放在一起,但舞蹈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艺术品类。这与欧洲相比,约早800-1000年。

在大量的唐代舞蹈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表现某种风格和比较单一的情绪的舞蹈。另一部分是歌、舞、戏三者结合,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踏谣娘》、《钵头》、《大面》(即《代面》)等就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唐代的歌舞戏,虽然有些还不十分成熟,但这些具有情节的歌舞,已具备了戏曲艺术的雏形,是戏曲的萌芽。此外,还有许多民间歌舞戏,由于没有在上层社会表演,或是没有广泛流行,因而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我们深信,唐代民间歌舞戏,远比我们所知道的丰富得多。

乐舞大曲是唐代一种规模较大的乐舞形式,它的结构形式既是乐舞的结合,又把音乐与舞蹈分得很清楚。这种形式很像今天的歌舞晚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的结构。大曲中间有一部分叫“法曲”,与大曲结构一样,其主要特点是曲调更为幽雅。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就是大曲中的法曲。《霓裳羽衣》乐曲是部分地吸收了《婆罗门曲》而创制的。舞蹈是根据乐曲编排的。常在宫廷和贵族士大夫的宴会中表演。它既有独舞也有群舞,特别以杨贵妃表演的独舞最为著名,而群舞时人数多达300人。《霓裳羽衣》舞者服饰华贵,下身穿着如虹霓一样淡彩色的裙子,上身披着霞帔,头上戴着步摇冠,周身佩带了许多珠翠,把舞者扮成一群凡俗的仙女式人物。由于唐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