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传人的责任樊蓥.docxVIP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传人的责任樊蓥.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传人的责任

樊蓥(美国华盛顿美京中医院)

在我们的老师周仲瑛教授八十岁华诞的时候(也是我本人博士毕业十周年),母校将有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相关学术交流,我本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到场,十分抱歉。周老师给我们学生(或者说弟子)的最大财富是什么?个人认为学术固然是重要方面,更为重要的可能是他不懈奋斗的精神。过去梨园弟子有师承“形似”和“神似”之说,“神似”无疑是比“形似”更为重要。

个人认为,中医学在当前和今后的日子里形势相当严峻,从老一辈手中接过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旗帜,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在庆祝老师八十寿辰的时候,本应该谈谈轻松的话题,但我个人认为作为周老的学生和弟子,需要更加努力啊!

从鸦片战争以来,继承和发展发祥于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便成了中医人的集体焦虑,一代接着一代,不但没有减轻,似乎日益加重。怎样才能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是值得思考的。

1、 不敢一日忘怀恩师周仲瑛教授的言传身教

1.1.中医临床第一一

我是在70年代就知道周仲瑛先生的,当时他是江苏省中医院暨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和行政副院长(如果记忆有误,请原谅)。我当时是身患慢性肾炎痼疾在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肾科中医师邹云翔处就诊,在候诊间隙,得知周仲瑛先生每周都坚持在肝病和疑难症专家门诊出诊。看到他行政事务如此繁忙,仍然坚持中医的临床医疗不禁肃然起敬,当然当时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孩童,无缘同他相识。后来又得知他当时主持学院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在编撰《中医内科学》教材方面更是一丝不苟,别具特色(在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不知大家有否体会,这是一本充满心血之作啊);他在医院主持中医院医疗工作的时候,更是带领全院坚持中医药应用率,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这在中医特色日渐式微的潮流中无疑是中流砥柱。

在我上中医学院的时候,周仲瑛先生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使我有机会近一点距离观察他--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他总是坚持中医临床,以至不离第一线;在我毕业,又在基层工作近十年再回到母校,在周老师身边读中医内科博士的时候,使我几乎零距离地和他相处,我能感受到的是周老师对于中医临床的无比重视,周老师有大量的科研、教学工作,自己每周有至少四天在临床!他把其他工作安排占据了他大部分业余时间。要知道当时他已经七十岁,工作的负荷要高于我们三十多岁的青年。他要求我们不管其他学业、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有两个半天跟师临诊。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他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完整的随师抄方病案记录,每个月要交一篇完整的病案论文。他要求我们,作为他的学生,中医临床本领要过硬,看病不行,谈不上中医传承。我至今把临床当作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也许正是得到周师正传吧。

1.2.科研并重

“中医药科研”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医学提出的新要求。其实质是一则为中医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提供明确的证据,揭示中医药的愈病机理(以个人理解,这实际上是中医学对西医学的医生、学者,以及当今普通大众进行的生硬翻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也就是应用“少林拳”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太极拳”的机理),二则为治疗某些急证、疑难病多提供一种有别于西医学的选择。这对于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诚然,某些所谓的科研,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反映中医学的实际,也就是在有“中医学”到“西医学”的翻译(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翻译不到家的(这也可能是中医学者对于有些“中西医结合”反感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中医学的当代尴尬处境--中医已经基本失去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基础,当今大众基本上是学西方数理化成长起来的,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自觉和不自觉地提供这种翻译。所以尽可能正确和完整地翻译中医学,积极寻求机遇并与高水平的西医同道合作成了迫切需要。

在大多数中医医师、学者视科研为畏途的时候,周仲瑛教授身先士卒,带头搞科研,并数十年如一日,不仅自己搞,还带动身边老师、学者、学生一道搞;不仅在本院搞,还联络许多医院和研究机构一道搞。当然,这一切是在干好医疗、教学、行政的同时进行的,这要花费多少额外的工作量啊!

在进行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科研工作中,周老师带队深入高淳疫区,亲自指导临床工作,在西医药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救治病员,使得该病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为患者谋得福利,同时也为中医药学增添了荣誉。

为保证科研质量,周仲瑛教授所选择的科研合作伙伴是最好的。

我们可以看到,周老所做只有三件事:第一是临床,第二是科研,第二是传帮带、培养中医事业接班人。

1.3.身处逆境,不忘振兴中医

身处逆境,是指我们当今所处的大环境对于中医不利,这与中国当今在世界上的处境有关。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口号下(迫于西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