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知识的掌握及迁移的基本方法简说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的掌握及迁移的基本⽅法简说

知识的掌握及迁移的基本⽅法简说

阳志乔

学科能⼒要求不外乎是基本知识的准确掌握及正确的迁移。不少同学对如何掌握学科基本

知识,感到难记难理解,在运⽤知识时⼜茫然不知所措,这反映了相当⼀部分同学在知识的掌

握及迁移能⼒培养⽅⾯存在⽅法上的缺陷。下⾯就此问题作如下简说,希望借此对同学们在学

习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准确、全⾯掌握知识体系

“万丈⾼楼平地起”,⾼楼的⾼度与⾼楼根基的牢固和深厚成正⽐。学习也⼀样,基础知识就

像⾼楼的根基,知识的运⽤能⼒就像⾼楼的⾼度,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打底,要想具备较

⾼的运⽤能⼒是不可能的,⽽仅靠⼀些答题“技巧”和机械性的记忆来⾛“捷径”,那更是不可取

的。知识是能⼒的基础,不存在脱离知识⽽孤⽴存在的能⼒。

通常情况是,不少同学因为考试注重能⼒考核就忽视基础知识的深透理解和掌握,或者对

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泛泛阅读上,这样得到的知识只能是零碎⽽模糊的,甚⾄是似

是⽽⾮的,其结果是既难记忆,更难运⽤,甚⾄在运⽤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怎样才能准

确、全⾯和牢固地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个步骤。

第⼀,对知识点,要⼒求准确理解其精神内核。

因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准确⾃如地运⽤。要求对概念、观点

要准确、全⾯地弄清其内涵、外延以及与其它概念、观点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从实际出发”这⼀⽅法论要求,其内涵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其外延包含两个⾓

度:其⼀是“从全⾯的整体的实际出发,⽽⾮从局部孤⽴的实际出发”(空间范围);其⼆是“从

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从过去或未来的实际出发”(时间范围),同时还要与“从实际出

发”的对⽴⾯——从主观出发的两个表现: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相⽐较区别。⽽对于⼀些抽象的

知识要⽤⼀些熟知的事例加以类⽐或说明,化抽象为具体,以便于理解和接受。

如关于“国家之间的亲疏冷热关系由国家利益和国家⼒量决定”的观点,⽤“中美关系的曲折

反复”这⼀典型时政例⼦来说明就⽐较清楚了。从各类考试阅卷的情况来看,学⽣的千错万错皆

是对概念、观点理解上的错。

第⼆,对知识点的精要内容进⾏提炼、浓缩。

提炼、浓缩知识点的过程就是进⼀步钻研教材、深化理解的过程。同时,通过对知识点的

提炼、浓缩,就排除了那些⾮本质意义的⼀般性的内容,⽽从中摄取基本观点的精要成份,从

⽽使知识观点鲜明、突出,便于准确掌握知识的实质,同时⼜便于记忆和表达,这样就可以尽

可能地避免答题中普遍存在的东拉西扯、层次混乱、运⽤术语不当等⽑病。

不少同学学习⽂科知识,习惯于只作⼀般性地泛泛浏览,平均⽤⼒,每句话都想记住,⽽

对观点不作进⼀步地概括提炼,其结果往往是对知识点似乎有点印象,⼜似乎不太清晰,要准

确表述出来还⽐较为难。

有些同学说,我通读了课本⼏遍甚⾄⼗⼏遍,但觉得还是记不住,问题就在于充斥在脑海

中的知识太庞杂,太模糊,没有概括提炼,没有清晰的知识线条。在阅卷中,普遍的问题是,

很多学⽣答题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但都不及要害,答不到点⼦上,做了许多“⽆⽤功”,还不如

有些考⽣点到要害的⼀两句话甚⾄⼏个字有价值。例如,关于市场经济的内涵问题,有些同学

觉得很抽象难懂,其实通过去粗取精后就可提炼出它的精要内核:⼀是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

置作⽤,⼆是市场的配置作⽤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

第三,对知识点进⾏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这样做,可以求得知识点之间的贯通,利于对整体知识的复习和记忆,便于在考试时知识

的再现。

构建知识体系可从⼤到⼩分⽀展开,这知识体系好⽐是⼀棵树,第⼀层次是它的主⼲结

构,第⼆层次是主⼲结构上的分枝,第三层次是各分枝上的枝枝叶叶。具体就每⼀课来说,知

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层次是每⼀课所包含的主要观点,⼀般是每⼀课中“节”的标题内

容;第⼆层次是每⼀节中所包含的主要观点,⼀般是每⼀节中“框题”的标题内容;第三层次是第

⼆层次要点内容的具体展开。

以哲学的第⼀课为例说明。

第⼀层次列出三个内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反映;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第⼆层次以第⼀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