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李凭箜篌引》(含解析).docVIP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李凭箜篌引》(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

教考融合之《李凭箜篌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筝①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注]①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乐声传情,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真切感人。

B.首联上句“抽弦促柱”描述弹筝的动作,下句“无限”一词强化了听筝引发的悲怨情。

C.颈联用“谁家”“何处”连续发问,其句式特点与《春江花月夜》里的相关诗句相似。

D.尾联写由听筝引发的诗人与族侄身处两地的离别之恨,照应了第二句的“悲怨”之意。

2.请比较本诗颔联与《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①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应试诗,也是一首精彩的“音乐诗”,写的是“湘灵鼓瑟”。

B.常常听说湘水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诗人在诗歌开头两句就概括了题旨。

C.乐曲使得冯夷起舞,远游的人却不愿听。河神能理解湘灵的哀怨楚客却不行。

D.曲终声寂未见女神,江烟消散露出青峰。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呼应开头。

4.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用美妙的歌声来描写歌女之美,具有欲扬先抑、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B.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C.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

D.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6.本词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之美的佳作,请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描写音乐的方法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②,蹉跎江海心。

[注]①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凉夜景物,“吹”和“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凸显了夜晚的静谧。

B.第三句不说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用比拟手法把风写得极有灵性与感情。

C.末两句写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

D.“闻琴”的环境凄清,琴声清雅,全诗在“清”的意境中达到和谐统一。

8.诗的五、六两句“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①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②,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③,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④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①解:能、会。②飕飗(sōuliú):拟声词,风声。③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之声。④岁夜:除夕。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前四句交代了演奏乐器的材质、出处及吹奏者,又言其流落到汉地后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语言平实无华。

B.诗歌五、六两句侧面描写觱篥之声,通过“闻者”“远客”的感受充分表现了乐声之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最后两句用“高堂”“明烛”“美酒”等意象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