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核心素养课件2(第1课时) (1).pptxVIP

《唐雎不辱使命》核心素养课件2(第1课时)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雎不辱使命优教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系列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导入新知

作品简介刘勰《文心雕龙》中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特定情境中,得体、睿智的言语具有强大的力量。战国时代,就有这样一个用言语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唐雎。

自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1.解题。(1)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课文标题的意思。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

(2)课文标题为后人所加。能否把标题换为“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为什么?不能换。课文主要讲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秦王屈服,捍卫了安陵国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尊严,完成了国家使命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更契合课文内容,而“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题目中的“为安陵君劫秦王”更似个人恩怨,无法凸显捍卫国家领土、维护国家尊严之大义,且“劫”字含贬义,不能体现这场外交抗争之正义。

2.自读“阅读提示”。交流课前所查资料,了解《战国策》和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在记事上,《战国策》摆脱史料束缚,添加了虚构成分。在艺术特色上,《战国策》叙事生动形象,人物刻画鲜明,说理论辩,言辞犀利,善用比喻夸张。

唐雎是魏国著名策士。当时,秦国已经“灭韩亡魏”,安陵作为魏国附属的小国,已无独存的希望。然而,安陵君不甘束手就擒,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代表安陵国与秦王展开了一次可歌可泣的外交抗争,暂时阻止了秦王吞并安陵国的野心。虽说在历史上这种胜利是短暂而有限的,但唐雎大义凛然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却始终流传青史,令人敬佩。

(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①默读,根据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自查生字词读音。②同桌轮流朗读,相互纠错。③1—2名学生朗读全文,纠正读音和节奏。

重点字注音唐雎(jū)怫然(fú)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缟素(gǎo)庸夫(yōngfū)色挠(náo)以头抢地(qiāng)休祲(jìn)寡人谕(yù)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朗读节奏

(2)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说话语气。①分角色朗读。角色:旁白、安陵君、秦王、唐雎。联系日常生活经历,明确三个人物的语言须以不同语气朗读,如读旁白时应缓慢洪亮、平稳中和;读安陵君时应小心谨慎、柔中带刚;秦王先倨后恭,应读出变化;读唐雎时应镇定从容、大义凛然。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反问语气)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陈述语气)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反问语气)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疑问语气)E.与臣而将四矣。(陈述语气)②注意下列几组句子的语气。

合作解疑,概括文意,梳理情节1.整理文中实词和虚词。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常用虚词”整理文中实词和虚词。

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②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③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④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重点讲解1.通假字。

①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扩大,补充)②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③天下缟素(缟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丧服)④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⑤且秦灭韩亡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①使②虽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

④夫A.此庸夫之怒也(fū,名词,成年男子)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③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4)常用虚词。①以A.以头抢地耳(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介词,用)

②于A.受地于先王(介词,从)B.请广于君(介词,让)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介词,到)D.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

2.概括文意。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文记叙了秦王以易地为名妄图夺取安陵,安陵君不甘屈服,派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的故事。

3.梳理情节。唐雎的使命因何而起?他是如何完成使命,折服秦王的?《战国策》记事摆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