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科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前世今生
出血热大事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士兵不只身受轮番炮火、还有一种奇怪的疾病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主要症状是肾衰竭和出血。1915年时,在法国的英军部队中,首次爆发这类疾病,统称之为“肾水肿”。40年代盛见于中国,统称流行性出血热,不可抗拒地继续往甫蔓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法定传染病月报数据及文献资料,自1950年至2021年底,中国已累计报告HFRS患者1688031例,其中死亡48260例,每年病死率波动于0.60%~13.97%,总病死率达2.86%。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HFRS发病。HFRS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
出血热大事记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整理,2020年1-8月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量为4359例,死亡人数为21人;2019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量为9596例,死亡人数为44人,平均死亡率0.4%。近期陕西省出现多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并陆续出现多起死亡病例,其中包括学生。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是高发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HFRS概念定义Youcanclickheretoaddtitle01流行病学、发病机制Youcanclickheretoaddtitle02临床表现Youcanclickheretoaddtitle03诊断、治疗Youcanclickheretoaddtitle04
概念定义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分布全世界范围内分布高发地区中国
病原学汉坦病毒汉坦病毒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120nm,有脂质外膜。基因组系单股负链RNA,包膜糖蛋白和核衣壳蛋白。汉坦病毒对一般的有机溶剂和含氯消毒剂敏感;60℃10min、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50cm,照射时间为1h,即可完全杀灭。
病原学啮齿类动物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常见的啮齿目动物有老鼠、松鼠、仓鼠等都是老鼠惹的祸
流行病学与预防流行病学HFRS的传染源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鼠类啮齿动物。常见的传播途径以下三种(不会人传人)接触传播:通过含有病毒的动物尿、粪、呕吐物及血液、组织液等,经显性或不显性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呼吸道传播:带病毒的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消化道传播:摄入污染的饮水或可经消化道感染。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流行病学与预防预防防治关键:防暑灭鼠、疫苗接种。20世纪90年代起,包含汉滩型和汉城型汉坦病毒的双价灭活疫苗在我国开始被应用于临床接种对象为流行区16~60岁人群。接种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2剂次(第0、14天),在1年后加强1剂。完成基础免疫后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但接种5年后抗体水平下降明显,汉坦病毒感染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汉坦病毒抗体,可获得持久免疫。
发病机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来汉坦病毒具有泛嗜性,进入人体后在血管内皮细胞、骨髓、肝、脾、肺、肾等组织增殖,并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血管内皮受损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出血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血管渗漏、血浆外渗,产生组织水肿、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不足
临床特点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表现:三红三痛三红:颜面颈部胸部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潜伏期一般为4~45d,多为7~14d。典型病例的病程分为5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发热期:急性起病,体温为38.0~40.0℃,发热期一般持续4~6天,第2~3日起,患者可出现眼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后遗症: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学会识别
临床特点休克期发病第3~7病日,常见于由HTNV引起的HFRS患者,部分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24h仍不能逆转,成为难治性休克。难治性休克的预后极差,是HFR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特点少尿期5~8病日,持续时间约为2~5d,少数可达2周以上。少尿或无尿为此期最突出的表现。严重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临床特点多尿期多出现于第9~14病日,大多持续1~2周,少数可长达数月。随着肾功能恢复,尿量逐渐增多,尿毒症及相关并发症减轻。大量排尿患者易发生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甚至发生二次休克而引起继发性肾损伤,重者可危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