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及相关知识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及相关知识

简称乙脑,国际上又称日本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

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见于儿童。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乙醚、酸均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家畜和家禽)或人受感染后出

现病毒血症,是本病的传染源。其中猪感染后病毒血症期长,血中病毒数量多,且饲养面

广、更新快,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蚊叮咬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最为多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多集中在7、8、9月3个月,多10

岁以下儿童,散发。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

炎症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套”,“噬神经细胞现象”。

血管病变:脑实质和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量浆液性渗出,产生脑水肿;小血管内

皮细胞肿胀、坏死,产生附壁血栓及血管周围坏死、出血。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

1.初期起病急,体温1--2天内升高到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及嗜睡。可有

颈项强直及抽搐,持续1--3天。

2.极期4--10天,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

(1)高热:40℃以上,通常7--10天。

(2)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重者长达4周。

(3)惊厥或抽搐:面部小抽搐,随后肢体阵挛性抽搐。

(4)呼吸衰竭:多发生在重症病例。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

(5)颅内高压: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婴幼儿前囟隆起。

(6)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多在病程10天内出现,是乙脑病人最危险

的时期,第2周后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少见。主要表现为:①深、浅反射改变:浅反射减

弱、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②大脑锥体束受损表现:肢体强直性瘫痪、肌张力增强、

Babinski征等病理锥体束征阳性;③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④其他:根据其病变损害部

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3.恢复期体温下降,一般2周可完全恢复。重症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癫痫后遗症可伴随终身。

5.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多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常在(10~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达80%

以上,这有别于大多数病毒感染。

2.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浊,白细胞计数轻

度增加,分类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

3.血清学检查①特异性IgM1抗体测定:此抗体在病后3~4天即可在血清中出现,2

周达到高峰,可用作早期诊断;②补体结合试验:此抗体出现时间较晚,故多用作回顾性

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③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抗体在病后4~5天出现,2周达到高峰,

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以上,可用于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4.病原学检查①病毒分离:从病程的第一周内死亡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出乙脑病毒。

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②病毒核酸检测:用于研究工作。

诊断要点

根据:①夏秋季发病,病人为10岁以下儿童等流行病学资料;②临床表现为急起高

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③实验室检

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増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可作出临床诊断。

血清学检查尤其是乙脑IgM抗体阳性可明确诊断。

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治疗主要为对症措施。处理好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控制脑水肿等危重症状是乙脑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1.对症治疗

(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小量阿司匹林或肌注安乃近。持续高热伴反复抽搐

者可加用亚冬眠疗法,以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肌注,每4~6小时1次,疗程3~

5天。

(2)惊厥或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