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篇考试基本篇目复习古诗文琵琶行并序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2.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3.文学常识——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大弦嘈嘈如急雨此时无声胜有声大珠小珠落玉盘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ADC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商人重利轻别离C.同是天涯沦落人D.小学而大遗A4.对《琵琶行并序》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炼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5.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正确的一项()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漫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B6.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轰动京城的辉煌。C【解析】“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C8.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课件: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件35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高中地理湘教版: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轮复习-经典课件.pptx
- 高中语文课件:《登高》 上课用 2010.pptx
- 初中科学课件:八下 第1章 声与听觉复习精选.ppt
- 初中科学课件:3-4-2二氧化碳.pptx
- 信息技术课件:6-1 反比例函数课件2(共23).pptx
- 初中科学课件:1-5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ppt
- 初中科学课件:3-6 第2课时 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 (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