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59.080.01
ccsw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912—2021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酰胺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Textiles—Quantitativechemicalanalysis—Mixturesofpolyesteramidewithcertainotherfibers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Ⅰ
犌B/犜4091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唯一纺织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湖州新利商标制带有限公司、浙江捷凯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省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厦门市华喜针纺有限公司、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浙江港莎针织品有限公司、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惠州学院、深圳市天林智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景超、陈慧、刘士杰、龚迎秋、闫春红、韩春艳、谭杨、韩军、梁波涛、吴翔强、强学胜、施点望、陈学军、唐俊云、林瑞坤、杨声强、余灿。
犌B/犜40912—2021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酰胺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溶解法测定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的聚酰胺酯纤维与其他纤维二组分混合物中聚酰胺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聚酰胺酯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棉、亚麻、苎麻、大麻、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等)、蛋白质纤维(绵羊毛、山羊绒、桑蚕丝等)、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聚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样品经定性鉴别后,选择适当试剂将其中一种组分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出聚酰胺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质量百分率。
注:定性鉴别方法见FZ/T01057系列和附录A,聚酰胺酯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0.66%。
5试剂或材料
使用GB/T2910.1和5.1~5.7规定的试剂,试剂均采用分析纯。
5.1硫酸溶液(质量分数70%):将625mL浓硫酸(20℃,密度ρ=1.84g/mL)缓慢加入到400mL蒸馏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1L,20℃时硫酸溶液的浓度允许在68%~72%(质量分数)范围内。
5.2次氯酸钠溶液:在有效氯浓度为(35±2)g/L(约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其含量为(5±0.5)g/L。此溶液可用碘量法滴定,使其浓度允许在0.9mol/L~1.1mol/L范围内。
5.3次氯酸锂溶液:有效氯浓度为(35±2)g/L(约1mol/L),其中含氢氧化钠浓度允许在(5±0.5)g/L范围内,可以替代次氯酸钠溶液。将100g含有35%有效氯或115g含有30%有效氯的次氯酸锂溶于约700mL水中,再将5g氢氧化钠溶于200mL水中,将两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加水稀释至1L。
5.4甲酸溶液(质量分数80%;20℃,密度ρ=1.19g/mL):将880mL的90%(质量分数)甲酸(20℃,
1
犌B/T40912—2021
密度ρ=1.20g/mL)用水稀释至1L;也可用780mL的98%~100%(质量分数)甲酸(20℃,密度ρ=1.22g/mL)用水稀释至1L。甲酸溶液的浓度应在77%~83%(质量分数)范围内。
注:甲酸溶液(质量分数80%)在20℃时密度ρ=1.186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