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设计:黄双玉

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通过阅读人物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阐发的“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道理。

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主旨,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探索哲理深意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以诗引入,激发兴趣

苏东坡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古人颇得竹的灵气,植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成为“花中四君子”。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即以画竹为线索,本文就是通过作者和文与可谈画竹来表现表兄弟之间的深挚友谊及缅怀悼念之情的散文。

二、整体感知,了解背景

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文章

提问: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个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明确:文与可 —— 人

画筼筜谷偃竹 —— 事记 —— 文体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或写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第1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2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3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

论。

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1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2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第3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分析行文结构特色,把握文章主旨

通观整篇结构,极为自然、流畅。从竹的本性写起,到最后才点出对亡友的思念并以此作结。

主要是写对诗人兼书画家的表兄的缅怀、悼念、悲痛和赞美之情。通过日常趣事表现了表兄弟深厚情谊和亲密无间的关系。

三、文本研读,突破重点

提问一:作者记了哪些“戏笑之言”,从中可以读到与可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

第一件

以裐为袜

恬淡狂放

淡泊名利

第二件

绢画玩笑

造诣高深

无拘率直

第三件

诗戏太守

为官清廉

不贪图奢侈享乐

生活上的共鸣 人格上的共鸣

提问二:第一段作者说“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那么综观全文,文与可提出了怎样的绘画理论?

明确:

胸有成竹(第一自然段)

神似生于形似(第二自然段)提问三:对于文与可的画论,“我”有怎样的体会?

明确:

心手相应

“学” 得意亦得法

特别强调“学”和“实践”。尊重生活,师法自然。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不断观察,不断积累,最终做到“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我们平时的学习也是这样。

提问四:本文记人、叙事和说理融为一体,作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明确:

说画竹理

记画竹人叙画竹事

“亲厚无间”抒 情

形散 神聚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苏轼散文,信笔挥洒则姿态横生,文笔似闲散,义脉却流畅完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自画法说起,而叙事错列,见与可竹法之妙,而公

与与可之情,尤为厚也。笔端出没,却是仙品。” ——邱浚四、寄言同学,延伸探究

“画竹亦在画人,做人亦如作画”,人世多艰,事务繁杂,凡事做之前需全面考虑和安排,做起来才会沉着冷静,胜券在握,在汹涌的社会竞争洪流中奔腾不息,立于不败之地。胸有成竹,成功的机会就大了;

人生之路上,有恩师导航在前,有父母助澜在后,谆谆教诲切记,声声叮嘱莫烦,明白了他们讲的道理,赶快付诸实际行动,心手相应,成功的机会就多了。五、布置作业:

自行梳理本文文言基础知识,课后检查。

完成《学海导航》作业。

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 文言通假

与可没与陈州:没,通“殁”,死亡

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 古今异义

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

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 词类活用1.形容词做动词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与可厌之:厌,厌恶2.名词作状语

(1) 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