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二) .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

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

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

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

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

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

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

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

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

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