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课件.ppt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2.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在正文中指出即可。3.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是为了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行动。这些因素交代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列出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4.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5.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出倡议的时间。例文倡议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辉煌的责任。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大家倡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开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引出倡议的具体内容)第一,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消亡或中断有所不同,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深入挖掘”“继承”是基础,故作为倡议的第一条,有条理)第二,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陶瓷微雕技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近乎失传。而王芝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芝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推陈出新”“发展”是具体“弘扬”的做法,举王芝文之例,具体说明做法)第三,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走向世界舞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当下,我们应将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展示出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面向世界”“传播”是向外“弘扬”,与第二点构成照应,论述全面)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果丢掉了,精神命脉就断了。当下的中学生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此段重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再申青年责任,强化观点)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继承本质,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在此,我代表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同学们再次倡议:勇担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你我共行。(结尾提出方法,发出号召)学生会2021年11月8日点评这是一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书,其优点如下:一是层层深入,结构严谨。开头部分直接入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引出自己的倡议,简明扼要,不蔓不枝;中间部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三条建议,由“继承”“发展”到“传播”,层层拓展,显示了考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尾简洁利落,有鼓动性。二是语言规范得体,概括准确严谨,议论饱含情感,富有感召力。[典题示范](202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何为“烟火气”?“烟火气”是出门归家闻到的食物香气,是家人团聚笑语喧哗的热闹,是乡村集市的萝卜白菜,是城市的灯火辉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清青文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企业方案、单位制度、操作规范、使用流程、培训资源,擅长K12资源整合服务……期待为您的职场带来价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