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否必须逐笔公告?.docxVIP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否必须逐笔公告?.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否必须逐笔公告?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否必须逐笔公告?

本文作者??申骏律师事务所??许建添律师

文章来源:金融争议观察

引言

实践中许多上市公司在披露担保事项时,采取年度担保计划的方式提交年度董事会、年度股东大会申请集中授权,概括性授权董事长或总裁在担保额度范围内签署相关担保文件,无需再逐笔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即不再对单一债权人出具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甚至不再另行公告。由于这种方式不针对逐笔担保进行公告,而采取事先授权并公告,笔者称之为概括性授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法释〔2020〕28号,简称“《新担保解释》”)第9条之规定,债权人接受上市公司担保必须查阅担保公告,否则担保对上市公司不发生效力。但是前述概括性授权公告,是否满足《新担保解释》第9条之规定?有观点认为,若上市公司能够证明担保事项在年度股东大会批准的担保计划授权范围内且已经公告的,可视为债权人已履行审阅公告的义务,无需逐笔取得对外担保的决议公告。对此,实践中仍存在较大争议。

对于概括性授权问题,《新担保解释》中没有明确是否可行,可能是起草人恐怕也没有想到这么细致的操作性问题,故而不小心遗漏了。也有可能是无论是《公司法》还是《新担保解释》,提供的只是一个制度要求,而在如何公告方面,则需要根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现行有效的规范进行把握。对于债权人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1章

从司法经验看,既往案例支持概括性授权公告

从交易实践来看,的确这种概括性授权的操作非常普遍,并且法律法规未禁止事先的概括性授权。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于概括性授权的公告一般是认可的。

例如,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苏05民初281号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本院认为部分载明:“康得新集团抗辩本案的担保存在瑕疵,没有取得康得新集团就本笔借款合同担保所出具的股东大会决议以及公告的相应原始材料。对此上海银行苏州分行提交了《关于预计为控股公司提供新增担保额度的公告》、《2017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依据该公告,康得新集团股东审议通过了《关于预计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新增担保40亿元额度的议案》。上海银行苏州分行还提交了康得新集团出具的总经理办公会决议。本院认为,上海银行苏州分行已经就康得新集团所做的担保意思表示进行了合理的审查,康得新集团亦在《最高额保证合同》加盖公章确认,《最高额保证合同》系康得新集团的真实意思表示。……故上海银行苏州分行要求康得新集团、钟玉为康得新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本院予以支持。”

在该案中,保证人是上市公司,债权人在接受保证人提供的担保时审查的就是保证人的股东大会审查通过且经过公告的概括性授权文件,法院认为债权人已经进行了合理审查,从而支持了债权人要求上市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若是此类裁判意见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那么概括性授权公告好像是可行的。但司法实践中并未出现大量类似案例,而且我国非判例法国家,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不可作为后续案件的裁判规范依据。因此,上述案件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第2章

从司法政策趋势看,债权人的审查义务越来越重

从法律、司法解释或司法政策前后变化来看,近几年法院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必须决议或公告的司法观点或政策,其实是越来越明确。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简称“《九民纪要》”)发布之前,对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的问题长期存在分歧,但《九民纪要》发布之后,“凡担保,必决议”已经基本成为共识。但《九民纪要》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告问题仍然是比较柔和的,债权人审查了上市公司针对担保作出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或者审查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担保事项已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都可以认定债权人是善意的。但是《新担保解释》则不同,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采取“凡担保,必公告”的政策,即债权人只审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并不构成善意,而是必须查阅担保公告,否则就不构成善意,担保对上市公司不发生效力。

由此可见,司法政策的总体趋势上对债权人是越来越严格,那么在此背景下,《新担保解释》施行前可能获得法院认可的公告,在《新担保解释》施行后就未必仍然能够获得法院认可。

第3章

从具体公告规则看,债权人仅审查概括性授权公告可能不构成善意

无论是从《公司法》还是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出台的关于公告的具体规定来看,笔者认为仅审查概括性授权公告对于债权人而言可能仍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第一,《公司法》第121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

文档评论(0)

139****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