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托多罗夫叙事学视角解读《汉宫春晓图》
一、引言
(一)叙事学
叙事学是托多罗夫(T.Todorov)在1969年正式提出并加以论述的概念,是“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提出了作为一门特定学问的“叙事学”,并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完整的叙事文本。
(二)仇英与《汉宫春晓图》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仇英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漆匠家庭,自小和父亲学习漆艺,看过许多绘画,但因家境贫寒,他只能将白天看到的绘画内容背下来,晚上回家后,根据记忆将喜欢的内容描绘到纸上。《汉宫春晓图》中的内容就是仇英根据之前的阅历,整合设计出的作品。年少的仇英离开家乡,去了苏州,苏州是当时吴门画家的聚集之地。在苏州,仇英白天当漆匠,晚上作画。文徵明无意间发现了仇英的才华,开始指导仇英作画。后来,在文徵明的赏识和提携下,仇英拜周臣为师,正式成为一名画家。仇英的画集“文气”与“土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仇英帮助很大的人除了文徵明和周臣,还有一位叫项元汴的收藏家,项元汴赞助仇英的绘画,并让仇英在项府居住,还提供大量的古画让仇英临摹,这段时间,仇英的绘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横574.1厘米,纵30.6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汉宫春晓图》的名字由“汉宫”和“春晓”两部分组成,“汉宫”指汉代的宫廷,“春晓”指初春的清晨。《汉宫春晓图》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全卷用较高的视点俯视整个画面,使观者可以将仕女活动、庭院和建筑一览无余。在构图上,画面通过宫墙的分割,分为宫内和宫外两个空间,宫内有四座建筑,人物数量从建筑室外向室内逐渐增多,人物分布疏密有致,建筑空间通透、有流动性。《汉宫春晓图》中采用重叠法,表现人物和景物的前后关系,作者还用疏密对比的方法,通过留白,让画面的节奏张弛有度。在色调上,《汉宫春晓图》的主色调是暖黄色,仕女的衣裙用朱红色、黄色、紫色和白色等,配以少量冷色;建筑也以暖黄配以少量冷色,形成冷暖对比。在笔墨运用上,《汉宫春晓图》中的人物、景物和建筑都是以线造型,用平滑优美的线条描绘仕女,用苍劲有力的线条描绘男子,将女性与男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
二、《汉宫春晓图》中的建筑、庭院和事件
(一)建筑
《汉宫春晓图》从右向左观看,整个庭院空间始于右侧宫墙,止于左侧宫墙。有一处闭合的建筑,和三处半开放式的建筑。
右侧第一处是闭合的建筑,建筑的台基由垂带踏跺和束腰和上下枋带雕刻的石须弥座组成。垂带踏跺由中间的台阶和两侧的垂带共同构成,且均为石构。石须弥座在上枋、下枋和束腰处都有雕刻,上枭和下枭是没有雕刻的形式,雕刻在须弥座上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在建筑的转角处有四个柱,柱础上有雕刻。此处建筑为抬梁式的梁架结构,屋枋上有彩画,在屋顶与屋身立面间有斗拱,用来承托屋檐。建筑的门是板门,窗是槛窗。槛窗安装在槛框上,下槛之下有带雕刻的石墙。
从右向左数第一处半开放式的建筑,是一个台基。从室内出来,先经过一个过渡空间,再到台基。台基三面漏空,一面紧连过渡空间,平面方正,台基上其余结构与右侧四面围合建筑相同。
从右向左数第二处半开放的建筑,应是一座方亭,亭设须弥座台基,台基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与右侧建筑相同,区别在于此处台阶中间增加了陛石,陛石是用来铺设御路的石块,陛石上有雕刻装饰,石材斜置,石材上不做台阶,不供蹬踏。此处台基边缘设有寻杖栏杆,由望柱、寻杖扶手、中枋、华板、下枋、地栿等构成,华板上有花纹雕饰。此处柱子上端的彩画和雀替,也与右侧半开放空间的彩画和雀替不同。此台基后方设有廊道,廊道一面种植绿植。从右往左数第三处半开放建筑的须弥座台基和后面宫殿的台基连在一起,是宫殿的一部分,宫殿的室内和室外用屏风隔开。人不能从此处台基下至庭院,因为,须弥座旁没有可供人蹬踏的台阶。柱子上方挂有竹帘,竹帘拉上去,此处是半开放的空间,竹帘放下,此处变为闭合空间,竹帘兼具功能和审美。
(二)庭院
画面从左向右,从宫廷外景展开,雾气萦绕,大门前的太湖石“皱、漏、瘦、透”恰到好处,超凡脱俗,一看画中庭院就不是寻常百姓家,加上装饰繁重的宫墙,彰显出宫苑的气派。进入大门,第一处庭院的左中右,分别院子、水池和小路组成。水池右边的树上长出青翠的叶子,枝干伸入水面上方,白鹭停留在枝干和栏杆上,描绘出初春时节的景象。水面上有浮萍,水池左边的栏杆旁,站立着两位仕女和一位男童,正在观赏水中的自然景观。水池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