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2020·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高三期末)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的系统,借助锂循
环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得到的LiN的电子式为
3
B.过程Ⅱ生成W的反应为LiN+3HO===3LiOH+NH↑
323
C.反应Ⅲ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过程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据报道,我国已研制出“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电极材料为钠金属片和碳钠米管,
放电
电解液为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电池总反应为4Na+3CO2NaCO+C,生成固体
2充电23
NaCO沉积在碳钠米管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3
A.放电时钠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碳钠米管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C+2NaCO-4e-===3CO↑+4Na+
232
D.放电时每消耗3molCO,转移12mol电子
2
3.(2020·陕西汉中高三一模)某种钠—空气水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电子由钠箔经过导线流向碳纸
C.充电时,当有0.1mole-通过导线时,则钠箔增重2.3g
D.充电时,碳纸与电源负极相连,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O+O↑
22
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
放电
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FeO+8HO3Zn(OH)+2Fe(OH)+4KOH,下列
242充电23
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Zn是正极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C.充电时Fe(OH)3被还原
D.充电时电解液的碱性增强
5.(2021·武汉月考)三元锂电池是以镍钴锰为正极材料的新型电池,镍钴锰材料可表示为Li1-
NiCoMnO,x+y+z=1,通常简写为LiMO,Ni、Co、Mn三种元素分别显+2、+3、+
nxyz21-n2
通电
4价。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MO+C=====LiMO+Li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61-n2n6
A.放电和充电时,电解液的主要作用都是传递离子,构成闭合回路
B.在Li1-nMO2材料中,若x∶y∶z=2∶3∶5,则n=0.3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MO+nLi++ne-===LiMO
1-n22
D.充电时,当转移0.2a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1.4ag
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CH)和氧气,
2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数学重难点0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原卷版).pdf
- 高考数学重难点02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原卷版).pdf
- 高考数学热点07 数列与不等式(解析版).pdf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pdf
- 2022届高考数学精品微专题:中点弦问题.pdf
-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种.pdf
- 高考地理常考10种大题,收藏背诵.pdf
- 高考地理常用答题模板.pdf
- 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pdf
- 高考地理万能模板,你一定用得上!.pdf
- 高考化学-第6章微题型54热化学方程式的四种常见考查形式.pdf
- 高考化学-第6章微题型53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和大小比较.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52均摊法——分析晶体的化学式和密度计算.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51配位键、配合物、螯合物.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50分子的性质——极性、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酸性.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48分子的立体结构与VSEPR理论、杂化类型的判断.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45三根据破解元素推断.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44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类别及性质判断.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43三看法比较粒子半径.pdf
- 高考化学-第5章微题型4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