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4.1《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学设计

课题

4.1《我们生存的家园》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到挑战。

道德修养:通过案例分析,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

法治观念:懂得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

健全人格: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

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明确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教学重点

理解地球是人类难以替代的家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萌发感恩地球、珍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是人类难以替代的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内容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一课《地球——我们的家园》。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同学们感兴趣的太空探险切入,不仅聚焦并统摄本课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激活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生准备:围绕“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能生存吗?”这个问题,进行观点的选择。请准备支持观点的材料,并小组内讲解你的材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美丽地球视频:《带着地球去远方》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它就是——地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去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

影片中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这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给我们人类居住提供了哪些条件呢?

我们看到了一个碧水蓝天、生机勃勃的地球。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和粮食等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地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适宜的环境以及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和森林资源,呵护着无数条生命,陪伴着我们人类走过数百万年,它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们为什么要珍爱地球呢?怎样与自然和谐共生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家园。

2.新知呈现与操练

(一)如果离开地球,人类能生存吗?

提出问题:同学们,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数百万年中,生存环境在不断地改变,如果有一天地球的环境恶化了,资源枯竭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人类离开它能生存吗?

想一想: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可行吗?

材料1:201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186f。开普勒行星位于宜居带内,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因此可能适合人和其他生物生存。这个行星处于宜居带,但不意味着它就真的适于居住。

你们所持观点是否有变化呢?请你们进行选择,并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2:火星是除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离地球5570万~12000万公里。火星半径为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表面重力为地球的38%。火星有稀薄的大气,95%是二氧化碳,还有3%的氮,大气密度约为地球大气的1%。火星每24.63小时自转一圈,并在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87天,因而与地球一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

火星并不是人类理想的家园,它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人类大规模移民的目的地。火星没有保护生命的地磁场;没有液态的地表水;没有或只有极少量可供生命呼吸的空气;昼夜温差过大……

材料3: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八名科研人员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大家的结论是什么?现在你们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珍爱地球”了吗?

小结: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离开地球,我们人类不能生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难以替代的家园,所以我们要珍爱地球家园。

(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共生呢?”。

1.因纽特人的冰屋

通过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因纽特人是怎样与自然相处的吗?

小结: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体现了他们利用自然的智慧。

2.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

观察并讨论:乌镇的房屋布局有什么特点?乌镇人的房屋依河而建说明什么?

小结:乌镇的河怎么流,房就怎么建,水乡人家枕水而居,体现了乌镇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古老智慧。

3.哈尼梯田

中国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位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哀牢山南部,素有“哈尼梯田甲天下”之美誉,不但使无数旅游者折服,还在2013年6月22日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文化遗产。

探究哈尼梯田布局的奥秘

出示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提出探究问题: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哈尼梯田生态系统为什么这样布局?

学生运用资料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快乐美好每一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