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0
二、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原理]
过氧化氢酶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据此,可根据H20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过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5H2O2+2KMnO4+4H2SO45O2+2KHSO4+8H2O+2MnSO4
[仪器和用具]
研钵;三角瓶50ml4个;10ml酸式滴定管;恒温水浴锅;容量瓶25ml1个。[试剂]
10%H2SO4;0.2molL-1磷酸缓冲液;0.1molL-1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克,用新煮沸泠却的蒸馏水配制成 1000ml,用草酸溶液标定; :市售30%H202大约等于17.6m01L-1,取30%H202溶液5.68ml,稀释至于1000ml,用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 草酸:称取优级纯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L。
[方法]
酶液提取:取小麦叶片2.5g加入的磷酸缓冲溶液少量,研磨成匀浆,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该缓冲液冲洗研钵,并将冲洗液转入容量瓶中,用同一缓冲液定容,4000rmin-1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取50ml三角瓶4个(2个测定,2个对照),测定瓶中加入酶液,对照瓶中加入煮死酶液,再加入,同时计时,于3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立即加入10%
用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H202,至出现粉红色(在30min内不消失)为终点。
结果计算:酶活性用每克鲜重样品1min内分解H202的毫克数表示:酶活()=式中A--对照KMn04滴定毫升数(ml)
B酶反应后KMnO4滴定毫升数(ml)
VT 酶液总量(ml);
V1 反应所用酶液量(ml)
W样品鲜重(g)的KMnO4相当于.
注意所用KMnO4溶液及H2O2溶液临用前要经过重新标定。三、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紫外吸收法
[原理]
H202在240nm波长下有强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根据测量吸光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仪器与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容量瓶250ml1个;刻度吸管支;2ml1支;10ml试管3支;恒温水浴锅。
[试剂]
L-1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0.1molL-1H202(用0.1molL-1高锰酸钾标定)。
[方法]
酶液提取称取新鲜小麦叶片或其他植物组织0.5g,置研钵中,加入2-3ml4℃下预冷的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25ml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液冲洗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到刻度。混合均匀,将量瓶置5℃冰箱中静置10min,取上部澄清液在下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粗提液,5℃下保存备用。
测定取10ml试管3支,其中2支为样品测定管,1支为空白管,按表42-2顺序加入试剂。25℃预热后,逐管加入的H2O2,每加完1管立即记时,并迅速倒入石英比色杯,240nm下测定吸光度,每隔1min读数1次,共测4min,待3支管全部测定完后,按式42-3计算酶活性。
结果计算以1min内A240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式中Aso--加入煮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As1,As2-样品管吸光值;
Vt--粗酶提取液总体积(ml);V1--测定用粗酶液体积(ml);
FW--样品鲜重(g);0.1-A20每下降0.1为1个酶活单位(u);t-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min)。
注意:凡在240nm下有强吸收的物质对本实验有干扰。
【思考题】
1、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过氧化氢酶与哪些生化过程有关
参考文献【1】MukherjeeSP,ChoudhuriM ofglycoalteoxidaseactivetyH2O2contentandcatalase (58):167-170
【2】蒋明义,郭绍刚,渗透胁迫下稻苗铁催化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植物生理学报.(1):6-12
【3】林植芳,李双顺等.衰老叶片和叶绿体中H2O2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植物生理学报.1998,14(1):16-22
【4】邹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美】吉尔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