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暑假零起点】2022-2023学年九年化学上册预学精品课程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和产物,认识物质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
2.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3.学会一些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重点】
能用化学知识解释爆炸现象和原因
【难点】
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多、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
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
点燃
①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CO
22
点燃
碳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CO
2
②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氧气充足
③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②化学性质
点燃
i可燃性: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O→CO
22
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b.放出热量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ii毒性: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
缺氧而死亡
二、爆炸
1.定义: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
胀,就会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
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
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
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
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
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拓展】CO、H、CH为初中阶段常见可燃性气体。
24
点燃点燃点燃
原理:(1)CO+O→CO(2)H+O→HO(3)CH+O→CO+HO
222224222
产物检验:
(1)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3)先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再将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
2.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②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
③可燃性固体:白磷、红磷、棉花纤维粉
尘、金属粉末等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①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易燃物;
②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易燃物;
③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爆炸易爆物;
④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氧化物;
⑤表示的意义是严禁烟火;
⑥表示的意义是严禁带火种;
⑦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鞭炮;
⑧表示的意义是禁止吸烟。
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
操作。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5.火场自救方法
(1)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
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5)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大,所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pdf
- 广告策划与管理试卷.pdf
-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期末练习题 含答案.pdf
- 个人加工合同范本(通用11篇).pdf
- 《大数据导论》复习资料.pdf
- 2023年甘肃省天水市【统招专升本】计算机测试卷(含答案).pdf
-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pdf
-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pdf
-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
-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后附习题参考答案.pdf
- 承制认证评分标准文件目录(1000分).pdf
-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23.pdf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及答案.pdf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5练习题(含参考答案).pdf
- 2023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解析.pdf
- 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pdf
- 30道医院药剂师岗位高频面试问题附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 论运用SWOT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pdf
- 生活中的美好——B站宝藏UP主视频中的公基知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