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
一、青花瓷的定义
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王国中一朵靓丽的花朵,“瓷中瑰宝”。青花既是一种陶瓷装饰方式,是一种陶瓷品类,青花瓷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色彩表达丰富的艺术语言。它主要以氧化钴作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图案纹样的描绘,施以透明青白釉入窑烧制而成,是景德镇最优秀的传统陶瓷产品,是奠定景德镇在世界陶瓷领域领军地位的代表性陶瓷品种。
目前,对景德镇青花瓷有三种比较权威的定义:一种是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提出: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二是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说:青花是高温釉下彩瓷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三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古陶瓷专家欧阳世彬先生给青花的定义:青花是一种装饰在陶瓷制品上、以钴元素着色、其彩与胎釉同时烧成的、纹饰显青蓝色的釉彩。青花瓷的界定由此产生:即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征:(1)以氧化钴为呈色彩料;(2)彩料直接绘于生坯后再罩上以透明釉;(3)施釉后的坯、料和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4)呈色为青蓝色的。这些都是对青花的概念性理解及其开展青花发色鉴定的前提条件。
二、景德镇制瓷业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景德镇的陶瓷业最早是从汉代开始的,“新平之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冶陶始于季汉”。南宋时期,北方战乱,大量窑工南迁,景德镇的制瓷业更是发展迅猛。“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它所,皆有饶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到了元代,元政府在景
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瓷器”。当时御器烧造多依赖民窑,故政府对民窑多有奖励,并且以官府的力量从国内外选购上等青料烧制青花瓷精品,青花瓷由此而一跃成为与景德镇青瓷、白瓷等齐名的重要品种。
青花瓷之所以能在景德镇而非它地走向鼎盛,与景德镇自身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景德镇“浮处万山之中”、昌江中游,自汉代开始烧陶以来就少受战火侵扰,制瓷业一直没有中断,不但在技术的传承、发展上有着很好的连续性,而且还吸取容纳了南下躲避战乱的工匠所带来的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此其一。其二,它拥有制瓷所不可或缺的高龄土、松柴等优质原料和燃料。其三,景德镇虽然地处万山之中,陆路交通不甚发达,但水路交通仍不失之便利,而这正切合了瓷器适合水路运输的特点。以上种种因素集中到一起,最终造就了以盛产青花瓷而闻名的景德镇在明代的繁兴。
三、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和当时明朝的雄厚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洪武时期,青花瓷在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的风格,但也有不同于元青花的特点。明青花器型粗大,胎体厚重,青花色泽偏灰,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
明永乐时期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时期,明朝国力强盛,永乐皇帝多次派郑和下西洋,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永乐青花的特点。永乐所建的报恩寺,以青花做地砖,这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人,这也足以证明永乐时期国力之强盛。这一时期的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器形十分规整。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
宣德时期的青花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器相比,其烧造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这一时期著名的瓷器当属宣德炉。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其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明朝到了宣德以后国力已经不如从前了,明正统时期,政治动荡,经济开始衰退,皇家颁发禁令不许民窑烧制黄、红、青、蓝、白的青花瓷器,造成这一时期的瓷器数量急剧减少,正统以及此后的景泰、天顺三朝被称为瓷史上的“空白期”。
到了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这一时期所烧制出的青花可谓是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的特点是玲珑秀奇、精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代表作品鸡缸杯属于斗彩,“斗彩”即为釉下彩与釉上彩的完美结合,其烧制程序十分复杂,此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备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
明万历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