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腹痛
腹痛是指胃脱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的疼痛。腹部包括大腹、小腹、少腹等,疼痛可由多种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本节主要讨论除泻痢、胃痛等以外的内科腹痛,外科、妇科所致者另详各篇。
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肠痉挛、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腹痛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腹痛的发生乃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所致。
外感寒、暑、湿、热之邪,侵入腹中,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或过食生冷、寒凝气滞,中阳受伤、寒邪滞留于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或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厚味辛辣,或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饮食停滞,积而化热,壅滞肠间,腑气通降不顺,传导失司而成腹痛;或情志不遂,气机不畅,腑气通降不利而成腹痛;素体阳虚,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脾阳受损,运化无权,气血化生之源不足,脏腑失其温养遂发腹痛。
【辨证论治】
辨证腹痛是以胃院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为主症,常伴有饮食和大便的异常。知识链接
诊断要点:①胃院以下,脐之周围疼痛均为腹痛。②引起原因颇多,临床贵在辨证求因。
L寒凝腹痛腹痛暴急,得温痛减,遇寒痛甚,腹中肠鸣,口不渴,小便清白,大便澹薄,苔白,脉沉紧。
.食滞腹痛脱腹胀满疼痛,拒按,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恶食,暧腐吞酸,苔厚腻,脉滑实。
.肝郁腹痛腹痛胀满,连及两胁或少腹,走窜不定,暧气或矢气后痛减,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苔薄白,脉弦。
.阳虚腹痛腹痛隐隐,时作时止,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大便澹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知识链接
《证因脉治》:“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若痛在胁肋,曰胁痛;痛在脐上,则曰胃痛,而非腹痛J
治则缓急止痛。寒邪腹痛者温中散寒;食滞腹痛者消食导滞;肝郁腹痛者疏肝解郁;阳虚腹痛者温补中阳。取手足厥阴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经穴及背俞穴为主。主穴中院、足三里、内关、天枢、关元
配穴寒凝腹痛加气海、神阙;食滞腹痛加下月完、里内庭;肝郁腹痛加太冲、
阳陵泉;阳虚腹痛加气海、脾俞、肾俞;恶寒发热加合谷、风池;吞酸加丘墟。
方义中疑为胃之募、腑之会穴,配足三里温运脾胃,调理肠胃气机;天枢、关元针之通腑理气,消食导滞;关元灸之能温暖下元以消寒积;内关开郁理气止痛。
加气海、神阙,温中散寒;加下皖、里内庭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加太冲、阳陵泉疏理肝气;加脾俞、气海、肾俞温中散寒而止痛。
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者可加灸。神阙只灸不针,背部腌穴不宜直刺、深刺。每日1次,留针20?30min。
【其他疗法】
1.耳针取大肠、小肠、胃、脾、神门、交感。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留针10?20min。
2,穴位注射取天枢、足三里,用异丙嗪和阿托品各50mg混合液,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后将药液注入,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
3,拔罐每次选取上述处方中的背俞穴及腹部的穴位2?3个,用大口径火罐拔吸,每日1?2次,适用于寒邪腹痛和食滞腹痛。
4.穴位敷药法取神阙或阿是穴。取生姜、大蒜、小茴香、食盐,切碎捣烂,炒热,布包热熨上穴,药凉再炒再熨。适用于寒性腹痛。
例案例析
葛某,男,40岁。患腹痛已5天。5天来自觉有气由小腹循任、冲和阳明经向上冲至中院穴处,呈阵发性攻冲刺痛、跳痛,剧痛难忍,大汗淋漓。每隔5?10分钟剧痛1次,每次剧痛2~5分钟自行缓解。饮食及二便正常。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在本院作胃肠钢餐透视无异常发现。大便化验正常。辨证:证属经气阻滞,冲脉失和,气逆上冲之腹痛。治则:理气和中,平冲降逆。取穴:针泻足三里、公孙。每日针治1次。效果:一诊后,腹痛明显减轻,每隔1小时隐痛1次,每次隐痛1?2分钟自行缓解;二诊后,腹痛痊愈;三诊巩固疗效。分析:本例腹痛是从小腹循任、冲和阳明经脉冲向中院穴处,呈阵发性攻冲作痛,乃为经气阻滞,气逆上冲之故;饮食如故,二便正常,证明病位在经不在腑(不在阳明胃肠及膀胱腑),属实不属虚。故针泻足三里(通畅阳明经气,和中止痛)、公孙(脾经络穴,通于冲脉,有疏理胃肠气机和平冲降逆的作用),施用理气和中,平冲降逆之法而收效。
【按语】
.针灸治疗腹痛,不仅有明显的止痛效果,而且能治疗原发病,如急慢性肠炎、急性阑尾炎等。但针刺止痛后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
.急腹症引起的腹痛,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凡适应手术者,应转科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