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参观小学,经验增量x.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观小学,经验增量

终于我们带着美好的期许要去参观小学了,前期我们带领幼儿经过问题的筛选和重点提取,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参观小学。那么我们就直接去了吗?并不是,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关于社会资源的互动以及幼儿和小学生只见社会交往的联结,但是到了真的要去的时候,孩子们又有了担忧,那么我们就问题衍生问题,创造交流机会,依据红包朋友的经验,开展系列交往活动。为幼儿搭建载体,交流互动,建立友谊,为幼儿牵好线头,经验增量,后续访问,并且提供平台,促发交往,学会感谢。

终于我们迎来了小学生体验日,在参观过程中,还记得那个很担忧的航航吗?我们的航航找一开始心情很落寞,因为心里的担心,因为环境的陌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哥哥姐姐。但是就是这么一次回眸,瞄到了一个和他一样的航字,这个哥哥的主动搭话和温柔表达给了他一抹阳光,最后航航的主动提问看得出他真的很开心遇到这个哥哥,很开心来到小学。回来之后,航航上小学的担忧由此消除不少,良好顺利的社会交往给了航航莫大的信心。

你瞧,我们班有4名孩子改变了原来不想上小学的心理,而且都是从日常的激励活动和参观小学的过程中发生了改观。在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开展主题的必要性,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在实践中有所体会与收获。以及再次回顾主题的基调,低站位,多元化的了解,阶梯性的推进,让进入小学的道路坡度更舒适,速度更合适,衔接更顺畅。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幼小衔接应该贯穿于三年生活,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应该是提质阶段,应该呈现出长线索的状态,幼小衔接衔什么?最重要的衔接习惯培养,于是在小学主题开展中,我们长线条地关注幼儿的习惯提升。

在大班上学期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晨间签到,那么到了大班怎样的签到更加适宜本班幼儿,并且能够更加切合幼小衔接的主题呢?其实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想孩子所要,寻孩子所需。

背上书包是成为小学的重要标志,书包变成了幼儿讨论的话题。于是我们就提前对于幼儿的经验进行了谈话活动,引发孩子们对于书包里可以放些什么的想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书包是属于孩子的,孩子们自然有权力来控制自己的书包里可以装些什么东西,虽然后期可能会被规则否定,但这就是一个经验获取和判断的契机,孩子需要这样子的权力。自由会让孩子自主,会让孩子思考,会让孩子向往。

周一的这一天,一次神圣的仪式,一次骄傲的展示,背书包仪式不仅是荣誉的授予,台下的羡慕延伸也缓解了孩子们的小学焦虑,这一动作更是成长的代名词。于是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给予孩子自由时光,允许孩子们在点心、饭后,能够瞧瞧大家书包里的物品、游戏,互相分享、互相探讨。

基于日常的书包游戏,我们也进行的问题探讨:书包里到底可以放什么?给足孩子自由,并且让孩子爱上背书包,享受做小学生的感觉之后,再来进行规则性的讨论往往孩子们更易接纳。其实在经验分享之后以及几天的背书包的感受之后,孩子们渐渐都感受到了规则的存在,这其实就是经验的交互和盘活。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在区域中也开始了各种书包游戏的投入,美术区的铅笔小人创意秀,科学区的组装笔,语言区的圈字游戏都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孩子们对于背书包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和崇敬,背上书包的样子特别神气。对于新事物——书包的新鲜感很足,但是有一天,球球再向嘉嘉借笔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幕:嘉嘉的书包里一片混乱的景象,让孩子们萌发了整理的话题……

我们该怎么整理呢?生成了孩子们的话题探讨,孩子们依据生活经验进行了想法的表达,不知不觉中每个孩子在心理有了自己的整理方法。为了激发孩子们每天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们也尝试了整理书包比赛,并运用“整理小能手”的介质来激励,这让每个孩子都非常的投入。

在自我的管理中,孩子们通过自我检查会发现班级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毛线总是很乱,我想要找剪刀总是不见,那我们就一起运用一些好方法提升我们的物放,也让大家在无形的有序环境中增加幼儿有序感。其实,幼小衔接,就体现在细节,就渗透在日常。

从自我管理过渡到管理班级,引发值日生的角色转换。于是我们尊重需求,辐射向上。被动接受——内在驱动。给予一份职责,给予一种身份,给予一份仪式。既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更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欲望,也与小学相衔接,给予小学的美好生活样态。

从自我管理过渡到管理班级,我们由幼儿的角度出发,每个孩子都想承担班里的任务,于是我们让每个孩子参与管理,深入提升责任意识,不再是个别化的值日生制度,而是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给班里每个人都派发任务,遵循的原则:尊重、激励,让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的管理,满足幼儿责任感的需求。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