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校园欺凌:我们与恶的距离逐字稿.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与恶的距离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心理老师薛老师,非常高兴又能和大家在线上课程见面。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夜色降临,一位印地安老人和他的孙子坐在篝火边。

沉默了片刻,老人说:“你知道吗,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两只狼在我心里打架,一只复仇心重、好斗又残忍,而另一只,充满爱、温柔和同情心。”

“哪一只打赢了?”年轻人问。

“我喂食的那只!”老人答到。

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既有善念,又存在恶念,善恶之间有时候只有一线之差,仅仅在于同学们的选择。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跟大家探讨的问题,我们与恶的距离。

在心理学里,一群好人无故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旁观者坐视不管的心理陷阱,这种社会现象被称为“黑羊效应”。受害者”就像是白羊群中最醒目的黑羊,一举一动都是被人挑起攻击的原因。而“欺凌者”也不见得是坏人,却被群体意识逼迫成为持刀的屠夫,在一旁的闲杂人等则成了沉默的白羊不敢吭声。

受害者无助的黑羊会十分迷茫: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们他们要这样对我?我明明什么也没做,却遭遇了周围人无故的攻击。

加害者持刀的屠夫认为,一定都是他的错,我们才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制裁他。

而围观者漠视的白羊内心独白是:我目睹了部分或全过程,但是又不想被牵扯进去,所以没有采取任何有效行动。

欺凌在校园的生态系统里生长起来,不单单是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间的事,旁观者往往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般越多旁观者支持或默许欺凌,欺凌问题就越严重。旁观者可能会扮演帮助欺凌者欺负的跟随者;也可能会扮演助纣为虐的支持者;还可能会扮演事不关己的被动观察者;不认同欺凌行为但没有行动的潜在保护者;还有积极保护为受害者发声的保护者。

为什么旁观者会选择置身事外,还觉得心安理得?

为什么欺凌者欺凌别人,还觉得自己没有做错?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今天的课程。

同学们,你认为以下哪个像欺凌者?有权势、人人都害怕的学生;人见人爱的校花品学兼优的班长成绩差;老惹麻烦的学生;现在被欺凌的学生;一群友善听话的学生。答案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还记得课堂开始前我们学习的两头狼的故事吗?善念恶念存在每个人心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选择喂食自己心中那头恶狼。但正因为此,欺凌者会带着各种好人的面具,存在于我们之间,让我们难以辨识。

今天,我们揭开这6种欺凌者的面具,认识一下他们。

自信欺凌者:影视中最经典的欺凌形象,通常看上去凶神恶致、不可一世;

欺凌是为了感觉优越或强大,非常自大和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别人有义务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他人很少同情心或同理心。

社交欺凌者:通常很受欢迎,看上去人很好,却暗暗破坏受害者的关系和名声

欺凌是因为嫉妒受害者的优点,通常有着低自尊、容易感到被威胁;暗暗鼓励他人排挤受害者;擅长抹黑、散播谣言、挑拨离间。

重装欺凌者:双面人,在老师面前一个样子,在受害人面前另一个样子

对受害者充满着恶意;很懂得怎样掩饰自己的欺凌行为;对同学很冷漠,但却很

懂讨好老师;通常很难被老师发现。

过激欺凌者:只要心情差就会无差别攻击别人,属于很明显的欺凌者

欺凌是为了想发泄内心的挫败感;通常成绩和社交能力都不好;性格冲动,很容易被刺激到爆发,没有特定的欺凌对象,而是随意找人发泄。

被欺凌的欺凌者:常常在「欺凌者」和「受害者」身份之间转换,所以不易被察觉

欺凌是为了想发泄被欺凌的痛苦,内心有着很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很可能现正被成人或年纪更大的人欺凌或肤待;无法抵抗欺凌者,只好欺凌比自己弱小的人。

一群欺凌者:班里面的小团体,会对那些无法融入圈子的边缘人进行攻击

故意排挤和伤害那些无法融入他们圈子的人通常是正常学生,其他时候很少伤

害别人;只有在团体时才会攻击,单人时不会其他人为了融入他们的圈子,可能

会加入欺凌。

我们可以看到,欺凌者本身也不是纯粹的恶人。大部分人都认为欺凌是不对的,然而却又很多人参与与支持欺凌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需要谈到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道德推脱。道德推脱三部曲如下:

第一,你本身是不认可欺凌行为的,你觉得不应该伤害别人。

第二,你找到借口推脱,例如都是她先惹比尔呢不高兴才会被欺凌啦!

第三,你合理化了不道德的行为,因而能够参与、支持并默许欺凌。

当大部分人参与欺凌行为(包括公众人物的网络暴力)感觉自己时,通常都感觉自己很正义。我们也会说出平常不会说的话,也会完全无视对方的痛苦,甚至嘲笑对方太脆弱。

通常,我们会从以下8种方式,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道德推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扭曲影响:校园欺凌能教会学生抗压力

轻视影响:人人都经历过校园欺凌,不是什么大事。

有力比较:比起其他学校来说,我们这种都是小儿科

道德解释:明明对对方做错事在先,才会被惩罚

推脱责任:我又不是唯一这样做。一个人,其他人都这样做。

责怪受害者:那是他太玻璃心了,不是我的错;某些人确实是活该被欺凌。

委婉标签

文档评论(0)

人间烟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爱自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