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1北京的春节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
的。【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
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
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
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元宵节观
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关注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
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
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在中国人的心
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春节,是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
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
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
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3.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分清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导入新课: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
生交流关于春节的习俗)你想了解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描绘的北京的春节吧。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
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
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被誉为文艺队
伍中的劳动模范,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是时间跨度大、热闹。(关于对北京春节
的印象,同学们的理解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喜庆”“团圆”“京味浓厚”“祥和”等也是
其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特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
的习惯。)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7)读准词语“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分外”中
的多音字,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读准带有儿化音的词语:杂拌儿零七碎八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
(设计意图:儿化音的词语多,是本文的语言特点。读准儿化音,可以为体会老舍“京
味儿”的语言特点作好铺垫。)
(3)(出示课件8)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知道“饺、拌、眨、
燃、贩”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