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高三第一轮复习送别诗鉴赏长沙县一中肖正根.pptx

高中语文课件:高三第一轮复习送别诗鉴赏长沙县一中肖正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联系教材赏析送别诗

执教:肖正根

长沙县第一中学2020年10月;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题的特点

1、送别诗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如2020年高考就考到:

王安石《送沈康知常州》(江苏)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山东)

王勃《秋江送别》(浙江)

王昌龄《送柴侍御》

2、脱离模式化的考查方式,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考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描写的人、事、景、物,准确把握诗歌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等。

3、想答好诗歌鉴赏题,除了平时多积累勤练习外,还应多关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法宝———教材!;【真题回放】;【真题回放】;【真题回放】;【真题回放】;【真题回放】;【真题回放】;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6.“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

7.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6.“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久留(逗留),体现出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7.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三、【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8.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而《送柴侍御》突出,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9.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三、【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8.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感伤;而《送柴侍御》突出达观,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9.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四、【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总结:

鱼儿离不开水,试题也脱离不了教材。教材中送别诗多,高考也考得多。我们只是以送别诗为例来说明教材与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

一、依托教材,理解字词

二、借助教材,补充背景

三、联系教材,以意逆志

四、回归教材,明确手法

从字词、背景、情感、技巧四个角度来看,送别诗与我们的语文教材紧密联系的,因此,复习时,要回归教材,以不变应万变,在破解诗歌鉴赏题时才能“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课后练习: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

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谢谢!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