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培训课件:《经络腧穴基本知识》.pptx

中医培训课件:《经络腧穴基本知识》.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

经络腧穴的重要地位《灵枢.经脉》云:“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表明经络在维护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间的联系,是人体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路径。经络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协调。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及许多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是主体。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叫“十二正经”。

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经八脉:冲脉、带脉、阴乔脉、阳乔脉、阴维脉、阳维脉六脉腧穴,寄附于十二经与督脉、任脉之中。督、任二脉各有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经脉部位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手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上肢前缘中间后缘足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下肢前缘中间后缘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跗上斜趋足大趾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2)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通于鼻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和足阳胆经均通于目外眦。3)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紧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腧穴的分类分布在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全身经穴共有361个。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确有奇效,故称“经外奇穴”。那些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的腧穴,称阿是穴。

腧穴的作用1、诊断作用当人体内部发生病理改变时,可以通过判断腧穴及其周围部位是否有压痛、肿胀、结节、皮肤脱屑、丘疹及瘀点等病理反应来协助诊断。2、治疗作用近治作用:是所有腧穴的共同特点,即指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脏腑、经络的病症,有称为“局部作用”。

腧穴的作用

远治作用:是指经穴,尤其是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十二正经腧穴,不仅能够治疗其所在的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又称“循经作用”。如合谷不仅能治疗手部及四肢病症,而且还能治疗头面部的病变,足临泣穴则既能治疗足部及下肢的病症,还能治疗肝胆及头部的病症。

腧穴的作用特殊作用:腧穴的特殊作用包括腧穴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腧穴治疗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两个方面。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所处的不同病理状态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如便秘时,针刺天枢穴,可以通便;泄泻时,针刺天枢穴则又可止泻。腧穴治疗的相对特异性,指某些腧穴对于某种病症具有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针刺水沟穴可以开窍醒脑,艾灸至阴穴可以矫正胎位等。

常用定位方法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比量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4种。(1)体表标志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又叫自然标志定位法,它是以人体解剖标志作为定位的依据。常用的体表标志有以下两种:固定标志指标志不受活动影响者,如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以及各部骨节的突起和缝隙、肌肉的隆起和凹陷。其中主要是指“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由于这些标志固定不移,所以有利于腧穴的定位,如两眉之间取印堂,鼻尖取素髎,两乳之间取膻中等。这是输穴定位的基方法之一。

常用定位方法

文档评论(0)

haerqig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