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pdf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

22短文两篇

一、解释句子中的实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6.调素琴:

7.列丝竹之乱耳:8.无案牍之劳形。

9.何陋之有:10.可爱者甚蕃:

11.出淤泥而不染:12.濯清涟而不妖:

13.濯清涟而不妖:14.香远益清:

15.濯清涟而不妖:16.不蔓不枝:

17.亭亭净植:18.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19.予谓菊:20.花之隐逸者:

21.花之君子也:22.陶后鲜有闻:

23.宜乎众矣:

二、解释多义词“之”。

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丝竹之乱耳:

4.何陋之有:

三、解释词类活用现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四、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丫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

五、阅读与赏析

(一)阅读《陋室铭》做下面的题。

1、《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而《爱莲说》的

作者用“莲”自况,委婉批判了当时、的世风。所以两篇短文都运用了的表

现手法。

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第一、二句用“仙”和“龙”比喻怎样的人?这两句话所起什么作用?

4、文章第4——7句分别从、、三个方面表现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7、作者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8、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9、作者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10、理解性默写。

(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与“何陋之有”相互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陋室环境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