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缕缕丝绸情 桃李天下鬓发霜-《蚕业史话》一专业与科普的珠取朱联璧合——周匡明.pptVIP

六十载缕缕丝绸情 桃李天下鬓发霜-《蚕业史话》一专业与科普的珠取朱联璧合——周匡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蚕业史话》一专业与科普的珠取朱联璧合——周匡明

周匡明,毕业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分配到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从事蚕业史研究。其所著的《蚕业史话》于198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6年获上海市第二届科普作品二等奖,2007年获第二届全国科普优秀作品奖二等奖。《蚕业史论文选》于2006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国蚕业史话》于200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同年被评为镇江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十佳科普图书和科教片”。在《国际蚕丝》《蚕业科学》《农业考古》《农史研究》《中国纺织史资料》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2011年受中国蚕学会聘请担任《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名录》(蚕业部分)主编。2016年7月去世。周匡明周匡明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教授,蚕业史专家,研究员

我193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和老蒋(蒋猷龙)是同乡。那时高中比业,我家里穷,没钱,父母双亡后,叔叔带着我。他在蚕种场工作,熟悉几个人,这样我就进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读蚕科。后来职业学校动员下西南,我坚决要读书,学习班对我很有意见,因为我是学生会的会长,不带头会影响大家。当时读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这个蚕桑专业也是有原因的。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只有蚕桑专科学校可以读。当时,蚕科是第一个开学的。我的伯父是搞蚕桑的,对我有很大影响我的伯父是搞蚕桑的,对我有很大影响。堂伯父周元秀很有名,跟着朱新予在浙江推广蚕桑,所以我也读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就到了这里。

我的伯父是搞蚕桑的,对我有很大影响那个时候几个名家都在,王干治先生、夏道湘先生都是当时的教员。学校里有一个进步的教师,姓杨,很活泼,喜欢跳舞,社会活动很频繁。他有一本新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主编),拿来给我看,说:“蚕丝历史悠久,你看《诗经》中有讲到春秋战国时候养蚕的故事,甲骨文中也有文字记载。”我觉得很新鲜,问杨老师:“?你能不能借给我看看?”他说:“可以,你拿去吧。”我看后,摘录了一块写写,投到《苏州明报》,结果登出来了。那时我是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感到很兴奋。后来,我把甲骨文的摘了一段,然后加几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摘摘弄弄,拼拼凑凑,投到当时蚕业界唯一的刊物——由蚕种场办的《蚕丝杂志》,结果就登出来了。这下我很高兴,心想以后要终身搞蚕业了。我读蚕科时,校长叫管守孟,他后来任上海市xx局局长,现在是离休干部,很有名的。管校长教“蚕业概论”,我就问他:“管老师,你这上面讲的嫘祖发明养蚕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他说:“我也不知道,你今后好好研究吧。”从此以后,我决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我没有老蒋那么幸福,他环境比我好,条件比我好,我呢,只有咬紧牙关。1956年,我的论文《嫘祖养蚕考异》发表在中国顶尖的刊物——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杂志上面。记得发表前的那年冬天,我到位于承德的编辑部出差去,一位姓王的女同志(原来是我们这里蚕业所毕业的学生),就好像家里来了亲人一样,长啊短啊很亲切,说:“小伙子,审稿的东西不能给作者看的,今天例外。”她说两年来第一次碰到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的稿子。支持的人在这里,王毓瑚就支持。有人说:“这篇文章已经离经叛道。”王毓瑚说:“他离得好,有什么不可...最后请你们的祖师爷万国鼎先生旁征博引,内容翔实.....记不清了,这位姓王的女同志说:“下期给你登。”我的伯父是搞蚕桑的,对我有很大影响周尧先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很有名的昆虫史专家,因为这篇论文,他跟我意见不合,两人“打了20年官司。想不到,后来在全国科学史大会上,周先生第一个站起来(他和我分在同一个组里),向我检讨。我坐不住了,但又不好回答他,只好会后到他房间里去道歉,说:“小孩子说话有时重了点。”(20年前我还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少经世事,争论的时候没个轻重。周尧先生比我年长18岁,所以在他面前,我也自称小孩子,不懂事。)后来,我的第二篇文章《中国桑树嫁接技术的历史演变》刊登在中国科学院刊物的头版头条。《蚕业史话》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2007年

我对自己的研究很有兴趣,所以坚持下来了。2007年,我们国家蚕桑界唯一的院士向仲怀老师亲自跑到我家来,我此前跟向老师见过一面,但是不熟悉。当时我们所长带来了我那本《蚕业史话》,它曾经获得国家二等奖。向老师跟我说:“能不能把近几十年来的资料补充后扩展点?”我说:“可以啊,就是没资金。”他说:“一切费用由我来。”这一说我们所长坐不住了。当时不好说明,但有一次到成都去开会,他就把这本书(指后来的《中国蚕业史话》)要回来了。我们所长带来了我那本《蚕业史话》,它曾经获得国家二等奖在向老师的鼓励下,我又出版了一本《中国蚕业史话》,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我和张健改写。就是在原来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