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工程项目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郑州轻工业大学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工程项目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9.郑州轻工业大学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工程项目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工科卓越人才培育模式探究与实践

1.成果简介本成果将工程项目深度融合到工科教育的多个环节中,一是整合课程与更新课程内容,融入新工科与创新精神、工程素养与工程能力内涵,探究落实全周期工程教育方式;二是将工程项目要素融入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专业教学中,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实践提升学生解决简单工程问题的能力;三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强化教师工程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本成果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驱动,以培育具有良好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通过将工程项目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能力协同培育、全周期工程教育等方式,构建了“育人为本、回归工程、面对新工科”的工科卓越人才培育模式。本项目以主持人王永华教授团队在工业把握领域丰富的实际工程项目和工程教育领域三十年的积累为基础,包含本教改成果的教材、课件、在线课程等在国内约300所高等院校得到大范围应用。王永华教授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项目标志性成果《电气把握及可编程把握器应用技术》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王永华教授编著的教材《现代电气把握及PLC应用技术》(第6版)入选河南省“十四五”重点规划教材,被评为首届河南省高等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本成果为工科卓越人才培育模式进行了胜利的实践。2.?主要解决的问题

(1)工程项目和教学活动全面融入新技术,提升了新工科人才培育理念的创新维度

项目组与时俱进,工程项目由过去的通用自动化技术过渡到大型工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并有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新工科卓越人才培育与技术进展俱进的时代要求。

(2)明晰新工科人才的培育目标,做到了育人为本和回归工程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伦理、项目背景等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为本”是新工科人才培育要坚守的基本准则,基于工程项目的独特优势,在新工科教育教学中凝练出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回归工程”、“工程教育范式转移”和“再造工程教育”等口号,均反映出将来创新工程教育的进展趋势。我们在基于工程项目培育工科卓越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究,首先,明确培育工程人才的目标是有用型人才;其次,培育工科人才要注重实践导向;第三,重点培育工科人才的工程规范和工程伦理。

(3)创新工科人才培育方式,实现了工程项目和全周期工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工科人才培育应树立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重点解决大学生所学学问与企业所需能力“两张皮”问题。全周期工程教育包括动态课程体系和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方式。动态课程体系是指在全周期培育过程中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重点任务,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供应因人制宜可自由选择的课程组合。基于项目的培育措施包括:一是将工程项目的全要素融入到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难度和完整度梯次递增,完成全链条训练;二是基于工程项目全环节实践,全方位培育工科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三是优化人才培育整个流程,提升培育效率和品质。

3、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主要从探究教育理念、教改实践内容、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及创新创业机制等方面着手,如图所示。

图1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1)整合课程,探究落实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首先,分析典型工程项目技术模块及其对应课程。将工程项目分解为不同功能需求的若干技术模块,进一步分析各模块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应的课程,建立学问体系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项目技术要求。将项目的技术要求融合到课程的产出目标中,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其达成途径与多环节评价,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最终,探究落实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的新方式。结合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与学生培育的全周期,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多渠道的学习资源和平台。(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解决简单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科卓越人才的重要环节,需要乐观探究、努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一是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设计课程试验。增加综合类、设计开发类试验比例,实现专业理论、基本试验技术与工程项目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依据项目流程确定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环节。依据工程项目进程,确定项目任务书,对于项目中消灭的难点,要求学生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与实际解决办法进行对比和验证。三是实现毕业设计环节工程项目的全掩盖。毕业设计与工程项目相融合,检验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综合能力、技术水平与合作意识。(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学业导师工程化。学业导师将工程项目实施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引入课堂,培育学生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