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pdfVIP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美学角度

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

姓名:邢娜

学号:2120111442

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

姓名:邢娜

学号:2120111442

摘要:诗歌是人类文学殿堂的瑰宝,是最为纯粹的文学形式。古诗英译不能仅仅

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本文讨论翻译美学和翻译学“三

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并在解读李清照的《声声

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我国许渊冲和徐忠杰的三种英文译

本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诠释了翻译诗歌美学,并对比总结出“三美原则”

在译作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声声慢》,翻译美学,“三美”,译本,艺术

第一章李清照与《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

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她写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

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其词

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声声慢》,中国文学史上的“叠音绝唱”,是李清照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

所作的词,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一共用了九次叠音,尤其是开篇七叠连用,

音凄情苦,自古以来令人哀伤叹绝。

李清照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此首《声声慢》是她晚年的

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时正值外敌入侵,她在故乡山东的房子也被敌兵付

之一炬。丈夫已病死,而夫妻二人费尽半生心血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在慌忙避难

过程中丢失殆尽。作者当时已经年近五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的苦痛。于是在深秋的某一天,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

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该词词风深沉

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与清新可人的风格,主要抒写她对亡

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字里行间哀愁满目,令人读之心酸。

《声声慢》这首词长于铺叙,但又不拘泥于外部事件的完整性,而是以时间

为线索,紧扣内在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展开的,所以能把感情表现淋漓尽致而无

累赘之感。开头的七处叠字分三层来写内心的无聊、空虚和失望;接下来抓住最

难的晚秋天气、乏味的淡酒、旧时相识的过雁、堆积满地的黄花和黄昏时的梧

桐细雨等眼前事物来衬托自己的凄苦心情,使心境于物交互作用,看出感情的起

伏变化;最后用一个反问句“怎一个愁字了”,在感情变化的高潮处煞住,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金兵入寇,北宋惨遭亡国之恨,人民颠沛流离,过着这种悲

惨生活的岂止李清照一人,她这首抒主观之情的表现作品代表着千千万万不幸的

妇女的心声。

第二章关于翻译美学

1.文学翻译方法

在很多中国译者眼里,直译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平常的翻译方法。刘忠德曾

对直译做了如下的定义:“在翻译的过程中,直译是在将文章总体纳入考虑的同

时,把每个句子作为基本的单元。一个注重于直译的译者,将会尽其最大努力去

在尽可能多地保存原作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情况下,重现原作中的观点和写作

风格。”除了直译之外,意译也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顾名思义,尽管意译依

然建立在对于原文意思的理解上,但是译者并不需要去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

译。这就给了译者更多的主观性,同时在译文方面也增添了更多的变化。尤金奈

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是对此的最好诠释。译者需要做的是将原文中的思想精

传递给读者,如果必要的话,那就牺牲原文中的文学性或者词汇。

在种类众多的文学作品翻译中,诗歌翻译无疑是最不易的。诗歌是一种将富

含情感与意象的短句按照音韵学来排列的文学形式,译者不仅需要将诗歌的主要

内容传递给读者,并且要做到译文与原文的艺术氛围尽可能统一。许渊冲推行的

“三美”理论强调了诗歌翻译在注重意象美的传达之外,也要注重声韵美与形式

上的美。与此相近,刘忠德曾说:“一个好的译文不仅在形式上忠于原文,在精

神上也要与其一致。”诗歌翻译需要译者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对意象以及原文

中暗藏的意思通过多样的翻译手法展现给读者。而诗歌翻译的

文档评论(0)

文库垃圾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这个人很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