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学科性质、目的和教材
1.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学学科。
它将个人视为一个与周围社会紧密关联的对象,试图揭示个人
社会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内在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规律。社
会心理学是兼具基础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但其基本特
性仍然是实验学科。
2.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形成
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行为自觉性和社
会适应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研究社会心理学知识,更
好地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从社会心理学的思
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3.教材
本课程建议使用XXX教授主编的《社会心理学》(第二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作为主要教材。由于
本教材涵盖了完整的社会心理学本体知识体系,难以逐章深入
和展开。因此,主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特点和专业定向的学生
的特点,有所取舍,并选择10章左右作为重点。本课程不仅
体系完整,而且各章节都有现成包括全部图表的PPT和教学
设计,并配有练题和最新的重要参考资料,任课教师的教学设
计工作量可以减轻。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校对本课程的目标设
计,任课教师需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对自己的教程进行具体设计,
明确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与排序、单元或章节的课堂教
学设计、教学评估工具的使用或开发等。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理
论性和广泛应用性,开设这门课程的机构种类繁多,任课教师
面对的学生原有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同,各学校安排的教学时数
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不能
仅仅依赖于教科书作者的课程设计。
一般而言,社会心理学课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生
需要先研究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等心理
学的基础课程;二是学校安排的课时一般不少于54学时,即
一个学期每周3课时教学时间。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一是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
基本知识架构和基本概念,能独立解答本课程中各章的练题;
二是引导学生熟悉社会心理学系统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
学过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并就某个特定的社会心理问
题形成假设,并设计社会心理学研究计划,熟练处理研究中的
变量关系;三是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
运用学科的理论原理,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社会
心理现象。
根据每学期教学18周上课计算,《社会心理学》课程的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包括
第四章至第五章,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第四部分包
括第十章至第十四章,第五部分包括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总
计54学时。每章的教学内容和师生活动方式的时间分配如上
表所示。除了讲课外,还包括自学、实验或讨论课等不同的教
学方式。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心理学概论,旨
在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性质、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建立
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重点包括准确界定社会心理学、理解社会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明确各个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原
理和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在于理论的熟练掌握和
应用。
第二部分为社会心理发展,包括社会化和态度及其测量。
教学建议可以结合案例和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化的过程
和态度的形成,以及如何测量和评估态度。重点在于了解社会
化的影响因素和态度的多样性,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
行态度评估。
第三部分为认知社会心理学,包括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
归因、自我概念和价值取向。教学建议可以引导学生从自我角
度出发,分析自我概念和价值取向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如
何避免刻板印象和归因错误。重点在于认知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运用认知理论解释社会行为。
第四部分为社会互动,包括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
助人行为和侵犯行为。教学建议可以结合案例和实际生活,让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以及如何解决互动中的问题。
重点在于了解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在
于如何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社会互动。
第五部分为社会影响,包括从众、依从和服从、劝导与态
度改变、群体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合作、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