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现状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革之时,终有破冰之举

——家居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中国房产新政的出台,家居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虽然流通商场竞相开店,但即便到了周末,国内许多上万平米的家居卖场也只有零零散散的顾客,装修公司门前更是门庭冷落。

许多业内人士以为,家居行业洗牌的时候到了。纵观历史,家具行业虽然是一个传统行业,但作为一个产业的正式进展,中国家居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不太短短二十年的时刻。现在,家居行业正从混乱无序走向规范秩序,从恶性竞争变成理性成长,行业变革势在必行,并迫在眉睫。

生产企业面临重重窘境

许多业内人士感叹;此刻家具业垮的比开的多,卖家具的又比做的赚得多。目前,中国家居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坎很低,造成了当前家居生产企

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家居行业内成规模的企业至少有8万家,其中规模300人以下的企业占据80%。小家具生产厂数量众多,整个行业市场处于混战状态。部份业内人士以为,家居行业产能多余,若是城市化率再上不来,受房地产新政的影响,肯定会有一部份企业死掉。

2009年家居行业的产值达7300亿,依照过去30年平均%的增加率来看,到

2015年,中国家具行业总产值有望超过汽车业。但是,大部份属于中小型的企业奉献出了90%的产能,其中没有一家企业能达到1%的市场占有率。如此造成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为保证市场份额,厂家能做的情形就是降低本钱,以维持价钱优势,但近两年来家具原材料及人工本钱的不断上涨,令厂商叫苦不迭。现

在,已有相当多的小家具企业因此而关门倒闭。

对生产企业而言,除人工和原材料,另外一项重要的费用支出就是场租:按08年以前的统计,一类城市其场租在300-500元/M2/月左右,二三线城市在

20-80元/M2/月左右,依次计算每一年的场租(300M2),一类城市在180万元左右,二类城市在28万左右。

在高额的场租下,家居卖场的疯狂扩张,就更使得生产企业陷入了两难境界。不跟进,市场份额就有可能被跟进的对手抢占;跟进,又要付出专门大的本钱。有实力的企业借着卖场扩张把渠道拓展开,而跟不上的企业就会慢慢的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传统的渠道模式制约了行业进展

有人说,2007年之前的家居趋势是“工厂主宰天下”,那时候工厂有必然的资金能力去打造一个产品,然后在市场上就可以马上出售;金融危机以后,主宰市场的就是这些零售连锁终端,拥有壮大的资金实力能够通过不同的手腕足够影响消费者。

有人说,2007年之前的家居趋势是“工厂主宰天下”,那时候工厂有必然

的资金能力去打造一个产品,然后在市场上就可以马上出售;金融危机以后,主

宰市场的就是这些零售连锁终端,拥有壮大的资金实力能够通过不同的手腕足够

影响消费者。

现在,中国的家居行业变成了一个渠道品牌大于企业品牌的行业。家居卖场

的品牌化进展,连锁化经营,日趋成为家具行业的“巨无霸”。

最近几年,红星美凯龙、竟然之家、集美家居等本土卖场开始了疯狂扩张,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域,家居卖场开新店的消息此起彼伏,一场接一场的“开

店拉力赛”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有的老牌家居卖场大举进军二三线城市;还有

连年来以经营家具为主的卖场,也开始将触角伸向了建材。与之相对的,是许多

家居卖场生意冷清、难以维持,最终不能不选择关店或缩小店面,从而引发了“家

居市场已经饱和”的争辩。

中国的家居卖场大多数都是统一管理下的摊位制市场模式,家居卖场的老板原则上讲是房地产老板,而各个家居企业只是租赁部份摊位。于是,随着零售终端白热化的竞争被无穷加重,租金的上涨不断挑战企业的运营本钱底线,加重了家具制造企业的流通本钱,损耗消费者的消费价值。

但是,扩张是把双刃剑。走商业地产套路的家居卖场一方面向业内外展示企业实力的同时,另一方面急速扩张也带来了家具、建材企业不堪重负的现状。

目前,中国成规模的家具企业达8万家。这些企业的现状是,大部份中小企业仍处在制造工厂模式,销售渠道大部份由经销商掌握,而大部份经销商又要听命于手握零售渠道的连锁大卖场。

经销商受到卖场“捆绑式”进展,利润不断减少,而卖场在大肆扩张,在重点城市已经出现多余的现象,在这些卖场里,品牌大部份在赔本。卖场能够用旺店的业绩来抵消新门店或业绩差的门店的亏损,可是品牌商和经销商却无法经受如此的亏损压力。

因此,多位厂商及经销商表示,现在渠道扩张得太快,厂家和品牌的资金已经跟不上,但受制于捆绑式的合作和卖场的强势,他们只能硬着头皮随着走。

总而言之,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为行业的进展带来了负面效应。家居卖场的扩张需要更多的理性。若是卖场无序扩张,租金上涨,本钱增加,经销商难做,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最终会致使恶性循环,从而形成市场的混乱,并最终带来行业内的从头洗牌。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