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长城脚下乱砍滥伐原始生态林遭破坏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今人忧天真可嘉,携起手来护家园。杞人忧天无必要,掌握文化需记牢。作业: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说谎的放羊娃
这故事说明,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月亮和她妈妈这故事说明,事物总在不断变化,不可能一劳永逸。乌龟与鹰这故事说明,那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妄自尊大和骄兵必败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一人》这篇课文。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吕不韦)朗读课文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编者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吕不韦)打水浇田等到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打井,挖井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吕氏春秋》(吕不韦)听说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讲述这件事听说,这里指使知道被国都,京城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吕不韦)派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向这件事回答、应答的劳力在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2句)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3-4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5-6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归纳中心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