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版话剧《莲花》对民国服装初探.docVIP

大剧院版话剧《莲花》对民国服装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剧院版话剧《莲花》对民国服装初探

摘要:话剧《莲花》是著名剧作家邹静之先生非常有特点的作品。邹静之先生熟谙古玩行当,因此写得明白在理。构思一反传统顺序发展,倒时针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故事。相比正叙,悬念更大,感染力更强,通过改变故事的视角和方式,使得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戏更加活跃、新鲜。

关键词:话剧;《莲花》;服装初探

一、话剧《莲花》剧情概述

剧中讲述了天和与莲花这对贫贱夫妻在对财富的向往和追逐中,一个从对有钱生活的惶恐不安到志得意满,良知沦丧;一个从满怀希望过好日子到失去所爱,深陷绝望。一个昂贵的古玩,是他们脱离贫困的希望,也轻易毁灭了他们曾经充满温情的生活。最终是人异化了欲望,还是欲望击垮了人?邹静之先生说过:“不自觉,也不是初衷”。一切由欲望而兴起,一切由欲望而毁灭。写男女之情,写永恒的爱和恨,是邹静之先生剧作的特点之一,莲花写得入世又出世,人物熟悉又陌生。故事曲折而独特——莲花生爱着比自己小的丈夫天和,一心想让他跟着自己过上稍微宽裕些的生活,在两个最艰辛的时候,莲花拿出了一只过去在王府当下人是偶然得来的瓷器。莲花在卖这件不知该值多少钱的瓷器中,欲念也日渐扩大,同时推着天和把欲望的气泡也吹了起来。好日子就在眼前了,莲花却发现了自己对一切失去了控制……

二、话剧《莲花》服装设计依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中国出现了一个“向西看”的潮流。西方的服装逐步进入中国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中国人也不像十九世纪末似的——把西方服装当作奇装异服,甚至认为有伤风化,进入二十年代后西式服装已为中国社会所接受。

民国时期的中国,一方由于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仍处理落后自然经济状态,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城市中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服装也开始两极分化,农村地区的服装仍和十九世纪一样没有太大改变,而城市中则已流行西装洋衫,另外还出现了传统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混血儿——中山装。

民国时期,也是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大变革时期,传统的中式服装在此过程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式服装和中山装,唯一可代表传统中式服装就剩下是旗袍。

民国政府在20年代重新颁布了《服制条例》,从而制定了男女的礼服和公务员的制服。后来服装的制式基本是这样式样的延续或演化。服饰在传统基础上,广泛吸取了欧美的优点,由简入繁,渐渐步入了高峰。服装样子呈现了中西合璧的光彩,又保留着民族色彩,演变为独特的中国风格。到了40年代,妇女的服饰式样甚多,比起30年代的服飾样式,更显得轻便、适体。

民国初期,男子服装以马褂和长衫为礼服,其款式、尺寸、质料、颜色有一定的格式。

马褂为对襟窄袖,长到腹部,前襟缝有五个钮扣,马褂的面料常用黑色丝麻棉毛织品。长衫的形是大襟右衽,长度到脚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一致,左右下摆的两侧要开长衩,蓝色居多。作为便服的马褂和长衫则颜色多样,在初春和深秋穿长衫的时候,一般都在长衫外再套一件马甲来替代马褂,一般下身穿中式裤,以宽松为主,裤脚以布带系扎。到了20年代,年轻人流行穿西服,老年职员和普通市民依旧着长衫为多,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和年轻的学生比较喜欢穿“学生装”(“中山装”)。学生装其实也是一类西服,只是形制较简单,领子窄而低,用纽扣系住,正面的下方左右各有一暗兜。长衫、马褂在当时作为礼服是有地位的标志。当时男裤曾一时去除扎带子,裤管比较宽大。30年代后,裤管缩小,恢复扎带,带子是以本色质料缝制于裤脚。工人穿号衣为制服,百姓有穿短布衫、短袄、棉袄、袄裤、围裙,下着裤,也有打绑腿的。

男子的鞋分中、西二种,中式的是布制,西式的是皮制,用黑色料子。到了20年代末,青年学生开始穿橡胶制成的球鞋,皮鞋则颜色多样,黑色外,还有棕色、白色或咖啡色。当时的男子礼帽,一般是圆顶,有宽阔的帽檐,是最庄重的服饰,冬天则用黑色毛呢的,夏天是白色丝葛的料子。礼帽外,便帽则有瓜皮小帽、草帽、罗宋帽、笠帽、风帽、毡帽等。各人的身份、地位、职业来确定戴什么帽子。学生喜欢戴鸭舌帽,夏季则戴用白帆布制成的圆形阔边帽。

三、话剧《莲花》服饰特点

到20年代初期,民国妇女保持着清代服装形制——上衣下裳的,上身是衫袄,下身穿长裙为主。民国初期,受日本女装影响,上身的衫袄形制出现了衣为高领,衣服窄而修长,下身则着黑色长裙,裙上不施绣纹,衣衫朴素,也不配首饰。

此外,也有穿圆摆大袖袄、绣花裙或对襟绣花袄、绣花马面裙的。后受西方影响,日趋华丽,出现了各种奇异的服装样式。

女性服装改变了传统服装的那种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的裁剪方式,将衣服裁得更加称身适体,使服装的样子显得上衣腰身窄小,领子缩低,袖子长不过肘,下摆成弧形,并在领、袖、襟、裾等部位缘以不同的花边。裙子也略有缩短,但都在膝以下,裙子没有褶裥,任其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