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梳理】

一、村落的产生

1.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古代村落的出现

⑴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⑵表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

⑶特点: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⑷影响:为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和集体活动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二、集镇的出现

1.兴起

⑴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离。

⑵过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②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地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③为了保护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2.中国古代的镇

⑴早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⑵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

⑶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

⑷明清:各具特色的专业分工集镇发展起来。

3.意义:集镇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城市的产生

1.城市的出现:

⑴出现:前3500,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城市。

⑵特点: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中国古代的城市

⑴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⑵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⑶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对城市等级、布局等,都有严格规定。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

3.西方古代的城市

⑴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⑵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⑶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影响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

⑴材料: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和木材。

⑵布局:几户连接;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古代埃及

⑴材料:木材框架和屋梁,麻纤维黏土墙壁,椰子叶铺屋顶。

⑵布局:房屋留有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4.古代中国

⑴远古时期:南方巢居,北方穴居。

⑵早期建筑:木构抬梁结构;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体现礼仪制度。

⑶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5.古希腊罗马

⑴材料:早期木、石、砖为主;后期混凝土得到普及。

⑵民居布局:拱券和列柱围廊的中庭相结合。正屋住人,左右供奉祖先。

⑶集体住宅:古罗马3世纪出现集体住宅;4世纪出现复合式公寓。

6.美洲印第安人

⑴北美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⑵亚马孙雨林:频繁迁徙;不隔间的圆形公共居所,每家有自己的区域。

【课后巩固】

1.《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陆游在《书喜》中写道:“酒坊饮客朝成市,佛庙村伶夜作场”。黎廷瑞有诗云:“颠狂社舞喧戏剧,落魄儒冠寄嘲骂。”这些诗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市场兼有文化娱乐功能

C.城市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D.市坊分区制度得到推广

2.唐代长安城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如果你是当时长安城的居民,你能(???)

A.出门时穿件棉布衣服 B.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C.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D.到指定市场用铜钱购物

3.下表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分布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蚕桑与丝织市镇

唐栖、硖石、南浔、菱湖、双林、王江泾、濮院、盛泽、震泽等

棉花与棉纺织市镇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

米粮市镇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

以冶铁著称

嘉兴炉镇、吴江村等

以陶业著称

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A.城乡经济联系密切 B.商业环境宽松

C.市镇经营方式多样 D.小农经济解体

4.郑州商城遗址是商朝早中期都城遗址,遗址城内东北部发现宫殿建筑基址多处,预估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城平面为长方形。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对于商城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出商朝营建城市成为制度 B.商王直接控制这个区域

C.体现城市的布局受宗法制影响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