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VIP

考点1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1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1、结合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史实,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

2、联系明朝君主专制加强、国家制度与社会变化、传统秩序面临危机和调整等方面变化的主要史实,从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角度考查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明太祖为加强皇权

过程: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结果: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3、内阁制度的建立

(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过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3)职责: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4)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4、宦官专权的出现

(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2)权力:

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时间:15世纪前期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特点: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

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

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过程: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3)结果: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西方殖民者东来

(1)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3)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蒙关系的演变

(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

(2)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3)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

(4)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5)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2)设立了行都指挥司等机构,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1)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2)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4、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5、明清易代

(1)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

(2)明朝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

(3)清军入关: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一、时空观念下明朝的建立与灭亡

二、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

相同点:都具有开创精神;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不同点:

性质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性质是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属于朝贡贸易。

开辟新航路的性质是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目的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的扬威海外,以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

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

影响不同:

经济上

郑和下西洋使国力不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