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32300-2015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点轨道要素计算最佳实践.docxVIP

GB_T 32300-2015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点轨道要素计算最佳实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49.020

V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300—2015

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点轨道要素

计算最佳实践

Bestpracticesfororbitelementsatpayload-launchvehicleseparation

2015-12-31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230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春梅、柳嘉润、吕新广、徐国强、曹洁、徐帆、巩庆海。

I

GB/T32300—2015

引言

轨道要素有多种集合,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本标准描述了星箭分离时刻对应的开普勒轨道要素;明确了分离时刻轨道要素计算的内、外测数据来源,相关坐标系和时间系统;提供了开普勒轨道要素的星箭分离点计算方法,以及由开普勒轨道要素换算成其他要素的方法;提出了作为衡量运载火箭发射

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依据的轨道要素误差计算方法。

1

GB/T32300—2015

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点轨道要素

计算最佳实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点轨道要素计算方法,包括轨道要素和计算条件、轨道要素

计算方法、轨道要素误差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不同有效载荷的轨道要素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低地球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中地球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不同轨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NSI/AIAAS-131-2010天体动力学定义和推荐惯例使用规范(Astrodynamics—Propagation

specifications,technicaldefinitions,andrecommendedpractices)

CCSDS500.0-G-3空间数据系统导航数据定义(Reportconcerningspacedatasystemstand-

ards—Navigationdatadefinitionsandconventions)

3符号和缩略语

3.1符号

表1中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1符号

符号

名称

单位

A

远地点

米(m)

a

半长轴

米(m)

a。

赤道半径

米(m)

b

半短轴

米(m)

C

几何中心

E

偏近点角

弧度(rad)

e

偏心率

GM

地球引力常数

立方米每二次方秒(m3/s2)

h.

远地点高度

米(m)

h。

近地点高度

米(m)

i

轨道倾角

弧度(rad)

2

GB/T32300—2015

表1(续)

符号

名称

单位

M

平近点角

弧度(rad)

M.

地球质量

千克(kg)

n

有效载荷在轨道上的平均角速度

弧度每秒(rad/s)

P

近地点

米(m)

p

半通径

米(m)

r

有效载荷轨道高度

米(m)

r

远地点地心距

米(m)

rp

近地点地心距

米(m)

S?

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时刻的格林尼治恒

星时

弧度(rad)

T

轨道周期

秒(s)

t,

有效载荷过近地点的时刻

秒(s)

tsEP

从运载火箭惯性基准建立时刻到星箭分离的

时间

秒(s)

u

升交角距

弧度(rad)

V

速度

米每秒(m/s)

V?、V,、V.

发射点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下的速度分量

米每秒(m/s)

x、y、z

发射点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分量

米(m)

αe

地球扁率

θ

真近点角

弧度(rad)

λo

发射点的经度

弧度(rad)

λn

升交点经度

弧度(rad)

9

发射点的地心纬度

弧度(rad)

Ω

升交点赤经

弧度(rad)

Ω?

变量

w

近地点幅角

弧度(rad)

φe

地球自转角速度

弧度每秒(rad/s)

3.2缩略语

表2中的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

GB/T32300—2015

表2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称

中文含义

GAST

Greenwichapparentsiderealtime

格林尼治真恒星时

GMST

Greenwichmeansiderealtime

格林尼治平恒星时

GCRF

Ge

文档评论(0)

bijichun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